(三)英军围攻广州,迫签《广州和约》

清军三路反攻失利,英军决定乘势进攻广州城。义律等根据侦察所得的情报,选定城西北为主攻方向。在此方向上,首先夺取西炮台,尔后绕道城西直插城北越秀山,夺取山上的炮台,控制俯瞰全城的制高点。同时,以一部兵力进攻城西南的商馆区,吸引清军注意力,保证主攻部队的行动。攻城英军共二千七百五十三人,其兵力部署是:以英军第 26 团为右纵队,配属炮兵二十人和工兵三十人,共三百六十人,担任进攻商馆区的任务。以英军第 49 团、第 18 团及水兵、炮兵等共二千三百九十三人为左纵队,在广州城西北清军防备薄弱的泥城、缯步一带登陆,担任主攻。左纵队分为四个大队: 步兵大队由英军第 49 团、马德拉斯步兵团和孟加拉“志愿军”各一部编成

(共六百四十六人);炮兵大队由马德拉斯炮兵和皇家炮兵、印度工兵各一部编成(共四百一十七人),携各型野战炮十三门;水兵大队由“威里士厘” 号和“宁得罗”号舰的水兵编成(共四百三十人);预备大队由皇家海军陆战队和英军第 18 团编成(共九百人)。

  1. 月 24 日下午 3 时,英军右纵队开始在商馆附近登陆,未遭任何阻击就占领了商馆区。该区紧靠城南,对广州城威胁甚大,但广州城高兵多,进攻不易奏效。在右纵队登陆一小时后,左纵队搭乘的三十只船在铁壳轮船“尼米斯”号(即“复仇神”号)拖带下,溯江而上,于下午 6 时到达登岸地点。当晚,步兵大队和炮兵大队一部先后登岸,遭到当地壮勇的阻击,死伤数十人。但湖南兵为了争功,竟在后面乱放排枪,击伤壮勇多名,引起混乱。英军后续部队趁势大批上岸,占领了附近一座庙宇和一些高地,布置了警戒。25 日凌晨,英军全部上岸,经由西村、流花桥直扑北门外各炮台。

广州城北的越秀山一带,筑有炮台六座,自西至东分别为拱极、保极、耆定、永康(即“四方”)和东西得胜炮台,由四千一百名贵州、湖北兵防守。25 日上午 8 时,英军炮兵开始炮击最西端的拱极、保极炮台。9 时半, 步兵开始进攻。英军第 49 团负责袭取炮台北侧的一个高地;第 18 团从左面

迂回到炮台侧后,占领另一高地,以切断拱极、保极炮台后路,并掩护第 49 团的进攻。从正面进攻拱极、保极炮台的任务,则由水兵大队担负。

防守城北各炮台的清军,稍事抵抗,即放弃炮台和阵地,纷纷退入城内。广东按察使王廷兰欲乘敌立足未稳,带兵出城夺回炮台,奕山不允,清军只得依托城墙不断地炮击敌军。英军占领城北四座炮台和山冈后,居高临下, 俯瞰广州全城。万余清军收缩城内,满城大吏惶惶无主。

26 日,英军正准备攻城,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乞和。次日,即与义律达成了屈辱的广州停战协定,即《广州和约》。条约规定:奕山、隆文、杨芳以及全部外省军队,六日内撤至离广州城六十里以外的地方;于一周内交出“赎城费”六百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全部撤至虎门口外。条约没有

涉及香港的地位问题,但义律却于 6 月 7 日单方面宣布香港为“自由港”。清军在广州城下打了败仗,并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奕山

等竟编造一套谎言,诡称英军乞和,“求大将军转恳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 俯准通商,立即退出虎门,缴还各炮台,不敢滋事”①等等,欺骗清廷。昏聩自大的道光帝,也明知打了败仗,却于 6 月 18 日下谕,以“该夷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准令通商”②为词,默认了《广州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