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舞渡、马埠、野猪冈歼灭战

1859 年 3 月上旬,捻军二三万人在孙葵心、刘添福等率领下,集中于太和王市集,佯称西攻河南禹州(今禹县)。正驻鹿邑的总兵邱联恩(统率豫军六千余人)立即派兵防守豫皖交界的沈丘(今沈丘城)。3 月 14 日,捻军突然进至河南商丘南面,次日分三路出击:一路进据商丘、宁陵交界的观音

年捻军建立五旗军制时,龚得树系白旗首领,此处“黑旗队”似为“白旗队”之误。

① 佚名:《山东军兴纪略》,《捻军》(四),第 35 页。

② 佚名:《山东军兴纪略》,《捻军》(四),第 41 页。

堂;一路西攻睢州城(今睢县);一路由沟香集进占宁陵县城。21 日,三路联合攻下睢州城,全歼知州王联升所率乡团,继又分兵西攻杞县。邱联恩急率三千余人赴援,与捻军战于睢州东南的张公堡。捻军失利,于 23 日退出睢州,经太康东北的杨庙西进吕潭一带。3 月 25 日,捻军南下围攻西华城。26 日,邱部追至,捻军又撤围西走,一部驻郾城东南的五沟营,主力驻舞阳以北的北舞渡。邱联恩命参将穆特布率部分清军往击五沟营捻军,自率三千人于 3 月 29 日赶到北舞渡。捻军早在该地沿沙河两岸设防,步队配置在吃虎桥附近,马队分扎两翼,操刀持矛,严阵以待。是日下午,邱联恩将步马分为三队,向吃虎桥进攻。捻军步队坚决抗击,两翼骑兵突起,将邱部紧紧包围。黄昏发起总攻,捻军将士们呼啸猛冲,刀劈矛刺,将被称为“邱老虎” 的邱联恩杀死于吃虎桥头。邱的部将二十余人同时毙命,三千人马大部被歼,少数逃往许州(今许昌市)。捻军携带大批胜利品,经西华、商水、项城等地返回淮北。

1860 年春,捻军首领孙葵心、刘天祥、王怀义等率淮北捻军三四万人, 分两路再次向河南出击。一路经夏邑、虞城到达山东单县地区后,又西人豫境,进至禹州、密县等地;另一路经鹿邑、柘城进击太康、通许,直指开封。胜保和新任河南巡抚庆廉匆忙布置城守。4 月 7 日,捻军与胜保部在离开封二十五里的白酒店遭遇,作战失利,折向陈留。当捻军二三万人由尉氏、鄢陵、扶沟等地东返时,其先头部队于 5 月 4 日在柘城、太康交界的马埠(今马铺)与奉命拦截的总兵王凤祥、副将王庆长等所部三千余人遭遇,被迫后退十余里。此时后队人马赶到,便整顿队伍,进行反击。敌军大部被歼,王凤祥、王庆长等被杀。于是,捻军胜利重返淮北。清廷责胜保“剿贼不力, 畏葸无能”,将其调回北京,改由巡抚庆廉督办河南军务,副都统关保仍为帮办。

庆廉督办河南军务后,鉴于在防豫军不满四千,其余皆系统勇,加上关保两营,总计不过一万数千人,而张乐行、龚得树、孙葵心、王怀义、姜台凌等各部捻军不下数十股,每股各有数万人不等,宿、亳、蒙、怀、庐、寿一带及豫省边界所在皆有,便向清廷提出由豫军与袁甲三、傅振邦部清军合力攻剿,并由苗沛霖部练勇驻扎萧县、永城边境,“力扼西北,进剿东南” 的作战方针,①得到清廷的批准。但就在这一方针提出不久,捻军又一次越过豫军防线,向河南大举出击。

1860 年 8 月,蒙亳地区大雨成灾,捻军粮食供应发生困难,而河南秋收在望。捻军首领刘玉渊、雷彦、宋喜元、苏添才等便率四万余人,由亳州再次挺进河南。8 月 21 日,捻军进攻薛庙清军大营,关保由鹿邑派兵往援。捻军立即绕攻鹿邑东关,迫使清军回顾城防,后在五里庙与敌军交战,杀游击罗忠保等多人。9 月 15 日,捻军兵临陈州城下,因清军防守较严,便直薄周

① 参见《平捻方略》卷八十二,第 6—10 页。

家口镇(今商水)。后因清军来援,南下商水(今旧商水)、上蔡、汝阳(今汝南)等地。庆廉命总兵承惠率八千余人追击,并令游击孙之友部为后援。但孙部为雷彦所率捻军牵制,无法前进。9 月 20 日,承惠部进抵汝阳城南三十五里的野猪冈。捻军事先在此布阵,清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激战间, 一部分捻军迂回至大石桥,切断了清军的退路,正面的捻军又将清军分割为二,展开白刃格斗。结果,承惠等十余名清军将佐及大部士卒被歼,捻军再次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北京的胜保后来哀叹:“野猪冈之役,全军遇伏,精锐胥亡,元气遂不可复。”②清廷因无正规军可派,只得命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等整顿和加强河南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