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太平军余部的继续奋战与最后失败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但是,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继续高举太平天国的旗帜,英勇顽强地抗击着敌人的进攻。

在长江以北活动的主要是自西北回援的太平军。1864 年 2 月,远征西北的陈得才等部太平军为救援天京,决定由陕西南部分三路东下:北路由陈得才、蓝成春、赖文光等率领,由宁陕出镇安、山阳、商州(今商县);中路由梁成富率领,由石泉、汉阴出兴安府(今安康)、郧阳(今湖北郧县); 南路由马融和等率领,由西乡出紫阳、砖坪(今岚皋)、平利、竹山。三路太平军相约于南阳、襄阳一带会齐。北路按预定路线东进,中路和南路则为清军阻截,亦转由北路出陕。4 月下旬,在河南西南的淅川一带先后与捻军陈大喜、张宗禹两部会师,众至数十万,声势甚壮。不久,梁成富部又折回陕西,主力则由陈得才等率领,由新野入湖北,经枣阳、随州、应山、黄陂, 于 6、7 月间进抵黄安、麻城,受到湖北提督成大吉部的阻截,未能进援天京。当得知天京陷落后,军心动摇,战斗力大不如前,8 月下旬,这支部队在麻城一带分兵两路:一由陈得才等率领,东入安徽;一由赖文光、张宗禹等率领,北入河南。之后,又一起转战于鄂皖地区。11 月上旬,在安徽霍山黑石渡为清军所败,马融和率众数万降清,蓝成春被叛徒出卖殉难,陈得才

见大势已去,服毒而死。余部在赖文光率领下,与捻军合编,经过整顿,又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坚持与清军战斗到 1868 年。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开始以浙江湖州和江西为基地,后转至福建、广东, 至 1866 年失败。

1864 年 7 月,从天京突围出来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苏东坝与率兵来迎的洪仁玕相遇,随即回到皖南广德。8 月 13 日,洪仁玕至湖州,准备与黄文金等坚守城池,左宗棠部湘军、李鸿章部淮军围攻湖州甚急,守城太平军顽强作战,数次大败清军,但南门守将陈学明于 8 月 26 日向清军投降,形势

对太平军极为不利。洪仁玕、黄文金等不得已于 27 日夜弃湖州退往广德,

29 日夜,护幼天王离广德走宁国、昌化。途中,黄文金受伤牺牲,洪仁玕护

幼天王经开化、常山等地,于 9 月 22 日入江西玉山,企图与先期入赣的李世贤、陈炳文及汪海洋等部会合,再入湖北会合陈得才部,重振太平天国大业。不期李世贤等部已转移至赣、粤、闽三省边界地区,洪仁玕率部追赶, 10 月 9 日在石城杨家牌遭敌袭击,幼天王与洪仁玕等被冲散。洪仁玕北走广昌,在白水镇被俘。幼天王逃至石城荒山中,25 日亦被敌军搜获。11 月 18 日,年仅十六岁的幼天王在南昌被凌迟处死。五天之后,洪仁玕亦于南昌遇害。

在洪仁玕部入赣之前,已有三批太平军突破清军重围进入江西。1864 年2 月 4 日,李世贤、谭星、林正扬等率军八万人自江苏溧阳突围,经安徽广德、宁国入浙西昌化。李世贤以宜兴、溧阳紧急,折回赴援。谭星等突破清军的重重封锁,于 2 月 26 日自浙江开化入江西玉山,进向广信。此为第一批入江西的太平军。3 月上旬,溧阳太平军守将吴人杰率部降清,李世贤随即率部进入浙江,于 6 月中旬会同弃守杭州、余杭的陈炳文、汪海洋各部自德清经昌化入皖南,4 月下旬进至江西德兴、玉山一带。此为第二批入江西的太平军,共约二十万人。第三批为刘肇均、朱兴隆、林彩新所率部众约三万人,5 月初自常州、丹阳出发,经浙江昌化、安徽宁国、婺源入江西德兴、弋阳。沿途遭清军堵截,损失很大,林彩新落水牺牲,刘肇均率残部与李世贤部会合。

二三十万太平军入赣,统治阶级视为“腹心大患”而全力专注。曾国藩、左宗棠等急忙从江苏、浙江和湖南等地陆续抽调湘军往援江西。7 月中旬, 督办江西皖南军务的新任陕甘总督杨岳斌和提督鲍超又率水陆湘军二万人到达江西,使在赣清军总数达到五六万人。

进入江西的二三十万太平军一直在赣江以东和赣闽边境活动。李世贤部攻抚州不下,6 月底占宜黄、崇仁,与据南丰的谭星部相联络。陈炳文、汪海洋部则占据金溪、东乡等地。太平军对抚州形成包围之势。7 月 16 日,杨岳斌到达南昌,立即与巡抚沈葆桢指挥清军向太平军展开进攻。8 月 5 日, 鲍超所部湘军大败汪海洋部于抚州东南的许湾镇。陈炳文惧战,弃东乡、金溪,并于 13 日率部六万余人(内洋枪队七千余人)向鲍超投降。16 日,汪

海洋等占新城,旋因鲍超部追至,弃城走南丰、石城、瑞金。在此期间,李世贤部受到敌军的猛烈攻击,先后弃崇仁、宜黄、南丰,经广昌、宁都、雩都(今于都)、信丰、大庾(今大余),于 9 月 17 日越梅岭关入广东,后游击于粤赣边境。10 月 4 日,李世贤部占广东镇平(今蕉岭),后入福建, 于 14 日占漳州。陆顺德部则于 9 日占福建永定,15 日占龙岩。同日,汪海洋亦率部自江西瑞金进入福建汀州(治今长汀)境内。

由于太平军余部会集闽南,闽浙总督左宗棠不得不由杭州赶赴福建督师。所部湘军二万余人分三路入闽:西路由帮办福建军务刘典等率领,由江西建昌入汀州;中路由提督黄少春等率领,由衢州经江山,取道浦城、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南下;东路由提督高连升率领,由杭州赴宁波,乘英轮由海道抵福州。

12 月 1 日,李世贤部在漳州万松关大败署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部和水师总兵曾玉明部清军,毙林文察等约千人。17 日,刘典率部自连城南下,汪海洋、谭体元、李远继等部大败敌军于连城南面的新泉一带。

左宗棠鉴于冒进失利的教训,改取“渐逼渐进”的战术,以高连升、黄少春部六千六百人攻漳州,康国器、刘明珍部四千五百人攻龙岩,刘典、王德榜、王开琳等部一万八千人攻汀州、连城。1865 年 1 月 26 日,署汀州镇总兵关镇国在副将方耀所率广东清军的配合下,占领了永定县城。2 月 19 日, 康国器部攻占龙岩,陆顺德部败走漳州。这样,在漳州的李世贤部与在汀州、连城一带的汪海洋部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刘典和署福建按察使王德榜等部连续向汪海洋部进攻。2 月 22 日新泉一战,汪海洋部大败,精锐损失几半。3 月 1 日,又败于南阳,遂向龙岩、南靖、永定一带转移,沿途屡遭清军堵截, 损失惨重。

清廷为加强镇压福建太平军的兵力,又从江苏调派提督郭松林率淮军八千(均装备有洋枪)由海道去福建,3 月 31 日抵厦门。4 月 11 日,李世贤率部自漳州主动出击,遭到郭松林部的反击,伤亡三、四千人。5 月 15 日, 郭松林、高连升、王德榜指挥淮军和湘军攻破漳州,李世贤率部巷战,伤亡万余人,力不能支,突围撤走。16 日,陆顺德亦弃南靖。5 月 26 日,李世贤、陆顺德等部于永定塔下又为刘典和康国器部清军所败,损失约二万人, 次日又有三万余人投降清军。李世贤所部损失殆尽,只身逃出,陆顺德则率余部入粤,占镇平,走平远。

汪海洋部太平军也接连失利。4 月 22 日,该部败于南靖、永定、龙岩间, 六千余人牺牲。漳州失陷后,汪海洋、李远继等部与康国器部清军战于永定, 损失很大,后于 6 月 10 日由上杭经武平入广东镇平。

李世贤昼伏夜行,于 8 月 19 日至镇平,入汪海洋军营,不意四天之后竟为汪海洋刺死①,年仅三十二岁。

① 汪海洋因内部不和擅杀李元茂(李世贤叔)等,此时畏罪不安,复遣人刺死侍王李世贤。

  1. 月 29 日,陆顺德、林正扬部占广东长乐(兴宁西南)。9 月 20 日, 林正扬执陆顺德,献城降清。

  2. 月 28 日,镇平为高连升等部攻占,汪海洋部经平远入江西定南、龙南, 又为清军席宝田部所败,复折入广东,占和平、连平。12 月初,经龙川抵兴宁,8 日攻占嘉应州(今梅县)。此前,清廷曾命左宗棠赴广东督师,并节制各路清军。1866 年 1 月 15 日,左宗棠抵广东大埔,檄调鲍超、刘典、高连升、康国器、黄少春、王德榜诸部三四万人,在二万余粤军的配合下,对嘉应州实行四面包围。1 月 28 日,汪海洋在督率所部反击清军时中弹受伤, 2 月 1 日牺牲,年三十六岁。余部由谭体元统领,弃嘉应州南走。后在黄沙嶂山中迷路,被清军追及,谭体元力竭坠崖牺牲,部众或战死或投降。至此, 除与捻军合编的赖文光所率部众尚在坚持斗争外,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终以失败而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