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廷“息兵为要”的方针

英军撤出虎门后,叶名琛向咸丰帝谎报军情,吹嘘“防剿英夷水陆获胜, 现在夷情穷蹙”。处于内外交困境地的咸丰帝,早就希望结束对外战争,以便全力镇压几乎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英军窜入珠江炮击广州时,他就声称“此次已开兵衅,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该夷必来报复,⋯⋯当此中原未靖,岂可沿海再起风波”。①因此,当他接到“水陆获胜”的谎报后, 立即谕令叶名琛与侵略者议和,“以息兵端”。② 咸丰帝主张息兵媾和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国库空虚,军饷难筹。他在 1857 年 4 月 23 日的上谕中说: “当此中原多故,饷糈艰难,叶名琛总宜计深虑远,弥此衅端,既不可意存迁就止顾目前,又不可一发难收复开边患。”③此外,咸丰帝认为英军攻打广州,无非是提出更多的利益要求,而不会推翻他的封建统治,因此谕令叶名琛,如果英国新任使臣到广州谈判,只要条件不甚苛刻,“即应以礼相接”,以期两国息兵和好。6 月 15 日,正当英国远征军源源向香港集结的时候,咸丰帝在叶名琛《密陈近日夷情》的奏折上作了批示,明确提出了“息兵为要” 的方针。批示中虽有“仍当密为防范,勿存轻视之心”等语,但最后强调的则是“总宜息兵为要”。④这一妥协求和的错误方针,助长了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武装侵华的野心。

① 《廷寄》,《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二),第 499 页。

② 《廷寄》,《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二),第 516 页。

③ 《廷寄》,《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二),第 521 页。

④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 5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