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州谈判破裂

1840 年 11 月中旬,懿律和义律率领“麦尔威厘”号等四艘军舰和一些

辅助船只离开定海,于 11 月 20 日抵达澳门。英国驻印度总督奥克兰对大沽谈判的结果十分不满,责令懿律等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

11 月 29 日,琦善到达广州,不久即与英方代表开始谈判。义律(懿律因病回国,全权代表由义律接任,远征军总司令由伯麦接任)遵照奥克兰的指示精神,坚持其偿还烟价二千万元,割让香港,开辟厦门、定海为商埠等无理要求,并一再以开战相威胁。

琦善对禁烟态度一贯消极,此次奉命赴粤,原只准备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他在赴粤途中就公开扬言:“现在办理夷务,在柔远不在威远”①,“英夷强横,非中国可能敌”②。他到广州后,非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广东防务,反而将数千名义勇解散。虎门内外各隘口原有防兵万余,琦善抵粤前, 林则徐在道光帝严斥下已被迫撤去二千名,琦善到任后,又大加裁撤,并将水师水勇船只或撤或裁,又拆除江底暗桩等障碍物,以迎合英国侵略者,求得早日达成和议。琦善还向道光帝谎报情况,说什么广东“船炮不坚,兵心不固”,“现在水陆将士中,又绝少曾经战阵之人,即水师提臣关天培,亦情面太软,未足称为骁将”③,企图以此争取道光帝同意他在谈判中所持的妥协求和态度。琦善的所作所为,不仅打击了清军的士气,而且给了英国侵略者进行军事讹诈以可乘之机,加速了广州谈判的破裂。

英国侵略者为了加强其在谈判中的地位,于 12 月上旬,出动兵船二十余艘陆续驶抵虎门外,进行武力威胁。琦善见事出紧急,不得不把义律要求割让香港等事上报清廷。12 月 30 日,道光帝在琦善奏折上十分恼怒地批道: “看此光景,该逆夷反复鸱张,恐难以理喻。必当一面论说,一面准备,多方羁绊,待其稍形疲惫,乘机剿戮,方可制伏也。”④于是又下令琦善及沿海督抚严密防范,令四川备兵二千,湖南、贵州各备兵一千,听候调遣,令伊里布准备收复定海。在此情况下,琦善不得不抽兵二千分布于广州以东江岸。但义律认为,只要对琦善施加军事压力,便会取得满意的结果,因而在谈判过程中,悍然对虎门要塞区的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进攻。侵略者的大炮,

① 《会审琦善亲供》,《鸦片战争》(四),第 210 页。

② 高人■:《琦善将白含章鲍鹏带往粤东或至别构事端折》,《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二),第

645 页。

③ 琦善:《照复英人并筹办防守情形折》,《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二),第 655 页。

④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二),第 617—618 页。

宣告了琦善“柔远”政策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