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法联军再次北犯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政府仍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的种种特权, 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的时机,重新挑起战争,向清廷勒索更多的权益。

1858 年 11 月,英国以普鲁斯接替包令为驻华公使。1859 年 3 月,英政府训令他把对华事务管理总部由香港迁往上海,尔后视情况在北京设立使馆,并拒绝清廷可能提出的阻止公使进京换约的任何企图。普鲁斯来华途中,在锡兰(今斯里兰卡)与从中国回国的额尔金共同议定了以一支雄厚的舰队“护送”公使进京的计划。4 月 26 日,普鲁斯抵香港,6 月 6 日到达上海。随后,与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等进行密谋。双方都拒绝同等候在那里的清朝全权大臣桂良、花沙纳会晤,决定再次北犯大沽,“不惜用武力来打

设立水师兵二千名,步兵八百名,马兵二百名,统共三千名,除海口大沽两营原设弁兵一千六百余名抵补外,计增兵一千三百余名。”清廷准予复设,并谕知黄宗汉、庆瑞等,于闽、粤两省“抽调大号战船艇船各二只,备齐器械,派员管带来津,以备操演”。参见《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三),第 1112—1114 页。

② 《僧格林沁等奏驻扎海口员弁兵丁数目折》,《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四),第 1305 页。

开白河的大门,并继续向京城挺进”。①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华若翰也决定随同英、法公使北上,进京换约。

  1. 月 20 日,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与 17 日即已到达的英法联军舰队会合。

英法联军舰队由新任侵华英军海军司令贺布少将率领,共计舰船二十一艘。其中有英国“复仇”号等蒸汽舰七艘、炮艇十艘、运输船二只,载海军陆战队、工兵队一千二百余人,法舰“迪歇拉”号和蒸汽供应船“诺尔扎加拉”号,载海军陆战队约百人。另有“托依旺”号等美国舰艇三艘,随同行动。

6 月 21 日,普鲁斯把打通白河口的任务交给贺布。在此以前,贺布已派人知照清军,要求将安设在海口的铁戗、木筏等尽行撤去。清军未予理睬。联军舰队便连日进行侦察、破障,并抢劫商船、渔船,鸣枪发炮,恣意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