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攻上海

太平军攻占苏常之后,李秀成决定乘胜进图上海。他认为:“今有挑选勇将千余,勇兵数万,势如山岭之坚”,攻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① 其实,进攻上海,不仅有军事问题,而且有外交问题,情况十分复杂。

上海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3 年《虎门条约》又规定,英国可在上海设“居留地”,即所谓“租界”。其后,美、法租界亦相继设立。租界自设“工部局”,不受中国当局治理,俨然成了“国中之国”。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因此,外国侵略者必然竭力将它控制在自己手中。

当太平军进军苏常,兵锋渐渐逼近上海时,英法侵略者即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亟谋对策。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尚未结束,过往上海的英法侵略军甚多,英法公使有恃无恐,便于 5 月下旬居然以维护商业为名,宣布“保卫”上海。与此同时,以道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员吴煦和上海巨商杨坊为首的一批买办官僚,一方面向英法积极求救,一方面雇用美国流氓华尔出面组织“洋枪队”,公然与太平军为敌。6 月初,华尔在上海募得外籍水手、流氓二百余人,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于 7 月初进袭刚被太平军陆顺德部攻占的松江。华尔本想利用黎明进行偷袭,但洋枪队均系无赖之徒,抵达城外仍酗酒喧哗,走漏了风声。太平军严阵以待,当敌人接近城墙时,伏兵骤起,奋力攻击。洋枪队大败,华尔率残部狼狈逃回上海,不得不重新组建。7 月 16 日,洋枪队在七千名清军的配合下,依仗洋枪洋炮,攻陷了松江。8 月 2 日,华尔又率洋枪队三百人,携大炮二门、小炮数门,进犯青浦,并有清军万人(由参将李恒嵩率领)在后接应。此时,李秀成已率精兵自苏州来援,守军斗志倍增。因此,洋枪队虽然在炮火掩护下一度登上南城,终因众寡悬殊而败退,共计死伤一百人(三分之一),华尔

① 《忠王李示英美葡领事书》,静吾、仲丁编《吴煦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三联书店 1958 年版) 第 3 页。

也五处受伤,全部火炮及炮船均被太平军缴获。① 华尔裹伤赴沪,补充兵员和军械后,又回到松江。8 月 9 日,洋枪队和清军再犯青浦,太平军兵分两路,冲出城外进行包抄,迫使其丢下枪炮,逃往松江。李秀成督军追击,于8 月 12 日夺回松江,并决定乘胜进攻上海。

在此以前,洪仁玕和李秀成在外交方面进行过一番努力。李秀成曾于 6 月下旬致书英国驻华公使,说明进取上海之必要,阐明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表示愿与各国友好往来,并邀请他来苏州面商。其后,洪仁玕也致书英、法、美各国驻上海领事,告以他将于苏州与各国公使会晤。但英法侵略者决心以武力阻挠太平军接近上海,因此,其驻华公使对李秀成、洪仁玕发出的照会,竟未予拆阅,拒不答复。

由于英法侵略者如此无理,李秀成等决定乘战胜洋枪队之余威,夺取近在咫尺的上海。这时的上海,人口三十余万,驻有清军万余人,英法军二千人左右。8 月 16 日,太平军由青浦、松江两路并进,前锋于 17 日进抵上海西南的七宝、虹桥一带。18 日,李秀成再次致书上海各国公使,声明太平军到上海后,不扰外人,并请悬挂黄旗,以便识别。随后,李秀成仅率随从三千人亲抵徐家汇,准备去“接收”上海。李秀成对外国侵略者决心与太平军为敌这一情况估计不足,加上寄希望于驻沪两广兵勇的投诚内应①,故有如此轻率之举。当天,风雨大作,太平军随即占据附近之罗家湾。蔡元隆、郜永宽两部进至上海城外之九里桥,大败清军。于是,李秀成督军直逼上海县城西、南两门。正准备入城之际,突遭英法军的猛烈射击。太平军未予还击, 只是摇手示意,请勿放枪,要求通话;但侵略者不予理睬,继续射击。太平军前进受阻,伤亡数百人,只得后撤。19 日,太平军再次抵近县城,又遭英军射击,依旧未予还击。20 日,后续太平军三万人进至上海城郊,李秀成督军由西门外转向英租界,于跑马场附近又遭英军袭击。同时,停泊在苏州河中的两艘英舰也发炮轰击。在此情况下,太平军只得后撤徐家汇。

太平军多次进攻受阻,且发觉内应无望(准备起事的两广兵勇事前即被江苏巡抚薛焕镇压),乃于 8 月 24 日撤离上海。当时,张玉良所部清军反攻嘉兴甚急,守将求援,李秀成便率全军往援。

洪仁玕、李秀成决定进攻上海,以为可以轻取,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和外交斗争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因此,在没有调集足够兵力,进行必要准备与合理部署的情况下,便贸然行动,把希望寄托在列强的中立和清军内应的配合上,结果两者落空,唾手而得上海的愿望顿成泡影。这样,不但长了敌人的志气,而且耽误了以后攻鄂救皖的时间。在

① 《李秀成自述》称:此战,“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余条,得其大炮十余条,得洋庄一百余口,得其舟只数百余条”。(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 511 页。)按:这些数字有所夸大。

① 1860 年 7 月上旬,李秀成曾接到部属禀报:“尚[上]海有两粤兵勇三千余人,情愿投诚前来。”(参

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 186 页。)

英法侵略者尚未撕下“中立”外衣,并未主动向太平军进攻的情况下,太平军本应暂缓进逼上海,在占领苏常之后立即回师西进,集中力量打击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湘军,发展和巩固天京上游的根据地。果如此,则尔后形势的发展将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