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

(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和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出现的线膛后装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武器装备,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没有区别(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 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经不起英法军的火箭和霰弹轰击。至于内河水师,由于船小炮小,二三百只战船竟打不沉敌人的一艘炮艇。

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善,英法军队的作战方法也有所变化。在克里米亚等战争中,欧洲各国军队基本上都采取散兵战,并更加重视炮兵的炮火准备, 以保证步兵的冲击奏效。骑兵除用于侦察外,经常用于对敌人的翼侧和后方进行出其不意的突击,和扩张步兵所取得的战果。海战方面,除了继续运用水陆协同配合、迂回侧击等战法外,还采用了以吃水浅的炮艇绕过对方要塞,配合大型战舰实施夹击等战法。这些战法,英法军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体上也都运用了,并取得成效。

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既没有认真研究侵略军的作战特点,也没有探求克敌制胜的新战法,而是固步自封,保守老一套的战法。不少将领始终认为侵略军长于水战而短于陆战,因而一直忽视加强陆地纵深设防。水战方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证明,利用火船、火筏等原始方法对付以帆力为主的敌舰,尚且收效甚微,而此次仍用这种老办法对付运转灵活的蒸汽炮艇, 显然更难奏效。前线将领中,如叶名琛、谭廷襄等固然纯属军事上的门外汉, 就是颇受咸丰帝器重的僧格林沁,也同样墨守成规,不能因敌因势制宜。他既不善于使用正兵,更不善于使用奇兵,又不虚心采纳正确意见,以致大沽失守,一败再败。他虽是骑射出身,却不会灵活地指挥骑兵作战。这次战争中的骑兵作战,是近代史上中国骑兵与欧洲骑兵第一次交锋。由于僧格林沁没有根据武器装备敌强己弱,战场情势敌人侧后暴露等特点,首先使用步兵与敌接战,待敌进攻队形出现混乱时,再使用骑兵冲击,更没有大胆使用骑

① 《胜保奏请将城守布置并飞召外援以资夹击折》,《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七),第 2359 页。

兵绕击敌人侧后,断敌交通线,袭敌后方及炮兵,以致虽有优势的骑兵,不但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为敌人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