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滇西起义军东征昆明(参见附图十一)

(一)东征前的形势

1863 年 6 月,清廷调前两广总督劳崇光为云贵总督。劳崇光令署云南提督马如龙防守省城,筹集粮饷军火;令署理布政使岑毓英率军进攻滇西。8 月,岑毓英率清军从昆明出发,于 11 月 20 日占领楚雄。此后,岑毓英以楚雄为基地,分兵向大理进犯。清军虽先后占领了大姚、永北、邓川、宾川、

③ 马如龙:《致杜文秀书》,《回民起义》(二),第 100 页。

① 杜文秀:《复杨振鹏书》,《回民起义》(二),第 105 页。

② 马负图:《马负图私记》,《回民起义》(二),第 376 页。

③ [法]罗舍:《云南回民革命见闻秘记》(李耀商译),第 31 页。

浪穹(今洱源)、赵州、云南、鹤庆、丽江等地,逼近大理的南北门户上下两关,但岑毓英所率主力却被起义军阻挡于镇南和姚州,无法前进。1864 年2 月,起义军在上关大败清军,并收复邓川、浪穹、鹤庆、丽江;不久,又败敌于下关,收复云南、赵州、弥渡。杜文秀乘胜派马得才率领援军从弥渡、三街间道插到镇南清军侧后,突然向敌人发起猛攻。清军大败(岑毓英也头部中枪),狼狈逃回楚雄。

粉碎岑毓英部的进攻之后,杜文秀领导滇西起义军乘胜向外发展,南面达于镇沅,北面达于维西。至 1866 年初,起义军控制了滇西二十三座城市, 对清廷在云南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于是,云贵总督劳崇光认为,“当以征剿迤西为急”①。3 月,劳崇光到达昆明,便积极部署对大理的进攻。

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署云南提督马如龙率领兵练八千九百余人,于1867 年 2 月由昆明出发,并指挥督标中军副将杨振鹏、楚雄协副将李维述、参将杨先芝、游击合国安、昭通镇总兵杨盛宗、腾越镇总兵田仲兴、普洱镇总兵李锦文等部清军和地方团练,分数路向滇西进攻。清军虽然兵力不少, 但士气低落,特别是其中的回民将领和士兵,大都不愿同滇西回民军打仗, 加之遭到起义军的顽强抵抗,兵疲粮缺,进展缓慢。起义军除在各地坚守外, 杜文秀又派出部队袭击清军的后路。清军惊慌失措,李维述败于镇南,杨振鹏溃于宾川,杨先芝、合国安溃于姚州,楚雄、大姚两地的清军先后告急。杨盛宗、田仲兴等也因粮饷不继,分别从永北、蒙化、威远等地败退。马如龙见败局已定,遂托病由定远撤军,逃回省城。回民起义军占领定远、大姚之后,进而包围了楚雄。

马如龙进攻滇西及其失败,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对杜文秀的影响极大。在此之前,杜文秀虽然拒绝了统治阶级的诱降,但对马德新、马如龙等的叛徒嘴脸缺乏应有的认识,由于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与他们撕不破脸皮,反而与之达成协议,以楚雄、镇南东西分界,“各守疆界,各行其是”

②,“不相侵犯,仍通互市”①。为恪守协议,杜文秀主张首先巩固滇西,必

要时向川、黔发展,以避免与马德新、马如龙发生冲突。尽管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云贵总督劳崇光力主“进剿”,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威胁越来越大, 杜文秀仍然不准备向东发展。迨至马如龙进攻滇西,首先毁约,杜文秀才感到如果仍遵前约,无异于作茧自缚,加上这时清廷在云南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劳崇光病死后,斩任云贵总督张凯嵩托病逗留四川,新任云南巡抚刘岳昭所率湘军尚在贵州,布政使岑毓英率所部清军赴贵州镇压猪拱箐、海马姑苗民起义未归,仅马如龙率一万五千残兵败将,龟缩省城。因此,杜文秀提议趁机东征昆明,并为绝大多数起义军将领所接受。

① 《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卷二十七,《回民起义》(一),第 408 页。

② 杜文秀:《复杨振鹏书》,《回民起义》(二),第 107 页。

① 岑毓英:《云南通志》卷一一○,第 37 页。

为大举东征,杜文秀发布了《帅府布告》、《誓师文》、《兴师檄文》等文件。在《誓师文》中说:“此次出师,本为兴汉,戒勿滥杀。如临其境, 如遇其民,各当发明宗旨。但得汉回一心,以雪国耻,是为至要。”“战胜攻取之际,毋肆掳掠,毋贪财货,毋凌妇女。遇官吏顽梗不服者,杀之。良善被挟者,抚之。诸恶元凶,法所必诛,严加惩办,理宜不赦。”②同时, 传檄全省:“滇南一省,回汉夷三教杂处,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何尝有畛域之分?慨自满清僭位以来,虐我人民二百年余[于]兹矣。” 可恶,妖官“置苍生亦[于]不问,弃黎庶其如遗。甚至汉强则助汉以杀恶, 回,回强则助回以杀汉,民不聊生,人心思乱。”“本帅目击时艰,念关民寞[瘼],不忍无辜之回为汉所杀,更不忍无辜之汉被回所,伤。爰举义师, 以清妖孽。志在救劫救民,心存安回安汉。”③这些文告,控诉和揭露了清朝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挑起民族仇杀的罪行,进一步阐明了以反清为主要目标的革命立场,提出了团结回汉各族人民共同进行斗争的方针政策,同时,对起义军规定了严格的群众纪律。这就从政治上打击了敌人,动员和争取了各族人民积极参加东征昆明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