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军控制黔东南地区

1855 年 4 月 30 日(咸丰五年三月十五日),张秀眉和包大度、李鸿基等人在台拱首举义旗,黄平、清平等地苗民起而响应,起义很快扩展到整个黔东南苗民聚居地区。起义军股数众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张秀眉主动与各地起义军联合,积极向清军进攻,很快就占领了台拱、黄平、清平、丹江(今雷山北)等地清军的大部分汛堡。7 月 16 日,张秀眉指挥苗民起义军智取岩门司① ,毙署古州厅(治今榕江)同知彭汝玮、署龙里县知县陈毓书等多人。接着,起义军又相继攻占了施洞(镇远南)、重安驿(今重安江)

① 罗文彬:《平黔纪略》卷二,第 2—3 页。

① 岩门司位于清水江北岸,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清军凭险死守,苗军久攻不下。张秀眉亲临指挥,下令苗军向清水江南岸佯退。清军见苗军先头部队已到达对岸,便打开城门,企图逃跑。张秀眉急令苗军回师猛攻,趁敌人慌乱之际,杀进城去,全歼守军三百余人。

等地。“岩门失而黄平危,施洞失而镇远危,重安失而驿道塞”②。这些军事要点的占领,对清军造成很大的威胁,使其占踞的城市更加陷于孤立。清军因补给线被切断,粮饷短缺,以致“草根树皮剥食殆尽,孑余之众,骨立菜色,守既无力,逃亦无路”③。于是,各地苗军乘机进攻困守城市的清军, 10 月 23 日克丹江厅城,12 月 6 日克下江厅城(今从江西)。1856 年,苗军更加壮大,先后攻克了永从(今黎平南)、凯里、施秉、清江(今剑河)、台拱、黄平、清平等厅州县城和军事要地,歼灭了大量清军和地主团练武装, 并经受了战斗考验和锻炼,提高了军事素质。

咸丰帝对贵州的局势大为恼火,以“剿办不力”,“调度无方”等罪名将云贵总督恒春、贵州巡抚蒋霨远“革职留任”,命贵州提督孝顺“督办全省军务”。

1857 年初,苗军又主动出击,以扩大胜利。在黔南方面,杨大六、金干干、柳天成等领导的苗军与罗光明、潘新简领导的汉族、布依族、水族起义军活动于都匀、麻哈、独山一带,不断向清军进攻,迫使贵州提督孝顺困守都匀城一隅,一筹莫展。3 月,起义军数万人合攻丁家山营,孝顺亲自督战, 兵败自杀。其后,新任贵州提督佟攀梅以数千之众,株守麻哈州城。1858 年2 月,清廷以“拥兵株守”的罪名,将佟革职,“仍留军营差遣委用”。3

月 7 日,苗军金干干和柳天成部攻入麻哈城,歼敌二千余人。已革提督佟攀

梅、署知州何铤等文武官员悉被击毙。起义军乘胜南下,于 3 月 14 日攻占黔南最大的城市都匀,毙署知府高廷英等数百人。总兵巴扬阿连夜向贵定逃窜,起义军跟踪追击,直至贵定瓮城桥,于是龙里告急,省城贵阳震动。

贵州苗民起义军用过的铁杈

在东线,早在 1856 年底,苗军即挺进到湘黔边境的锦屏一带。1857 年春,苗军进图镇远府,在镇远附近与援黔川军参将蒋玉龙部对峙。1858 年 2 月,蒋玉龙补授贵州提督,离镇远赴思南镇压号军。苗军乘机进攻镇远府卫二城。镇远府城东、西、北三面依山,南临镇阳江(今◻阳河),卫城与府城仅一水之隔。1858 年 9 月,苗军包大度部北攻卫城。署知府吴登甲率川军和练丁抗拒。10 月 5 日,苗军趁川军因饷乏擅自向思南溃逃之机,一举攻占镇远卫城,并连夜渡江直扑府城。清军兵练惊恐四散,署知府吴登甲、署知县杨淮等均被击毙。苗军随即占领了湘、黔大道上的军事要地镇远城,控制了镇阳江、清水江等水路交通线,使黔东南苗军和其它民族起义军同黔东北号军的占领区联成一片,各部起义军得以互相支援,配合作战。

经过三年多的起义战争,至 1858 年底,苗军基本上控制了东起湘黔边、

② 罗文彬:《平黔纪略》卷二,第 5 页。

③ 罗文彬:《平黔纪略》卷二,第 8 页。

西至贵阳城下的黔东南大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