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驻止待援,被迫转入防御

(一)静海、独流之战

静海县城和独流镇均位于子牙河以东的运河线上,两地相距十八里。北伐军既无法占领天津,便退出杨柳青,在静海、独流两地驻扎下来,由林凤

祥、李开芳分别率部固守,同时报告天京,要求迅即派出援军。①他们在这里筑木城,挖堑壕,建望台,埋地雷,竖木桩,坚守待援。

北伐军自 1853 年 5 月中旬从浦口出发,到 10 月 29 日占领静海、独流, 近半年中,一直保持着进攻姿态,掌握着作战的主动权,队伍也扩充至四五万人。但到达静海、独流后,在远离后方接应的情况下驻止下来,等待援兵, 从而陷入重围,被迫转入防御。这是北伐军进军中的一个明显的转折。至此, 进攻北京的计划实际上已无法实现了。

围攻静海、独流的胜保军计有两万余人。胜保设大营于良王庄,以主力围困独流镇,由西凌阿带领少量部队围困静海县城。僧格林沁也自杨村移营独流镇以北三十余里的王庆坨以为声援,同时防堵太平军进袭北京。此外, 在天津及其附近各县尚有二万七千余名团练武装,配合清军作战。

开始,胜保军凭借优势的武器(包括八千斤至万余斤的重炮)和充足的给养,连日进行围攻,企图迅速消灭北伐军。但北伐军依托木城、堑壕顽强抵抗,使胜保军屡攻屡挫,以致束手无策。北伐军有时也抓住有利战机,对清军实施反击,并击毙率领火器营的副都统佟鉴和天津壮勇统领谢子澄等。由于久攻不下,胜保多次受到清廷申斥,最后不得不要求僧格林沁移营前线,与之合力围攻。

北伐军在静海、独流一带凭借临时构筑的工事,忍受着严寒和饥饿,抗击三四万清军和团练的不断围攻,整整坚持了一百天,充分表现出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但终因被围日久,粮食、弹药均感困难,援军又无消息,不得已于 1854 年(咸丰四年)2 月 5 日突围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