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击破曾国藩祁门大营良机的丧失

1860 年 9 月下旬,李世贤部协助杨辅清部攻下皖南宁国府,随即南下,

于 10 月 6 日攻占绩溪。10 月 8 日,李世贤等督率四万余人进攻徽州,大败新任皖南道李元度所统湘军三千人及来自祁门的湘军援兵三千余人,于次日占领该城,12 日又占休宁。10 月 16 日,李世贤突然率部由徽州折回浙江, 似欲牵制浙江清军,掩护刘官芳等部的行动。10 月 20 日,李部占浙江严州府(今建德东)。11 月下旬,又北占临安、富阳,一度进逼杭州,旋又北攻湖州。12 月 7 日,因攻湖州不克,又西进皖南徽州,后与刘官芳部联络,作战于祁门附近地区。12 月底,李世贤部自休宁逼近曾国藩祁门大营。刘官芳部则自北路破禾戍岭、羊栈岭,入黟县卢村,向祁门进逼,后为湘军鲍超部所败,退出羊栈岭外。1861 年 1 月 4 日,李世贤部也被湘军张运兰部击败, 退守黟县东面的兰田。6 日,李世贤又分兵两路猛攻黟县东南的渔亭,仍未得手。

① 1860 年 6 月,清廷命兵部郎中左宗棠只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准其返湘募勇六千名。同

年 11 月初,左宗棠率所募湘勇自长沙经南昌开抵江西景德镇一带,屏蔽曾国藩祁门大营后路。从此,左部成为曾国藩所统湘军中的一支劲旅。

② 曾国藩:《官军破贼黄麦铺饶九境内肃清折》,《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三,第 25 页。

刘官芳部退出羊栈岭后,屯于石埭一带。2 月 15 日,探知鲍超部自大营援景德镇,便分兵二路,攻破祁门北面的大洪岭(距祁门六十里)和西北的大赤岭(距祁门八十里)。次日,西路进至距祁门四十里的历口,给曾国藩以极大震动。17 日,太平军继续向祁门进逼,前锋进至离祁门仅十八里的石门桥,但遭到湘军副将唐义训部的伏击,败退至大赤岭外。

李世贤由于进攻祁门未果,乃于 3 月 8 日进占婺源,准备绕道江西,切断皖南湘军粮道,伺机回攻祁门。22 日,败左宗棠军王开琳等部于婺源甲路, 4 月 9 日攻占景德镇,阵毙总兵陈大富等多人。左宗棠率部退走乐平,李世贤即传令东攻祁门。4 月 15 日,李世贤在东进途中闻留驻江西的部队遭到左部反击,便不分主次,立即回军进攻乐平。在此以前,左宗棠“饬各营傍乐平县城东南,加修外壕,周十余里,令南乡团练入城固守,以作疑兵”,湘军则分守外壕。①4 月 22 日午刻,当李世贤部逼近外壕时,湘军“排枪轰击”。太平军“屡却屡前”,奋勇环攻,与敌相持至夜,并利用城外烧毁未尽的民房“穴墙开炮”,但终未攻克。23 日,李世贤拟集中兵力攻敌一隅,乃调主力由城东北绕攻城西,予敌以大量杀伤。不意湘军以攻为守,分三路越壕出击,拚死力战,太平军不支撤退,于高桥阻于小溪,人马“自相蹈藉”,伤亡甚众。①由于进攻受挫,李世贤随即率军东返浙江。于是,李世贤部和刘官芳部所担负的进军赣东和攻击曾国藩祁门大营的任务都未能完成。

本来,1860 年底至 1861 年初,曾国藩祁门大营已陷于太平军的四面包围之中:西南的浮梁、景德镇一带有李远继部;东北的黟县山岭间有刘官芳等部;东南的休宁一带有李世贤部;南面有李秀成部方抵婺源。曾国藩势孤力单,岌岌可危。他在信中哀叹:“自十一月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②特别是李世贤部攻占景德镇之后, 皖南湘军米粮无继,曾国藩感到“无日不在危机骇浪之中”③ 。他曾移营休宁,亲自督军进攻徽州,企图打通浙江粮道,又告失败。在绝望中,他不得不写下遗书部署后事。其幕僚们也都惶惶然不可终日。及至左宗棠部湘军败李世贤部于乐平,曾国藩才感到“心绪略舒”,宛如绝路逢生。当时,皖南湘军不过三万人,其中半数为新募之勇,战斗力不强,而太平军在皖南的兵力总数一度十倍于敌,如果天京最高当局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及时协调前线各军的行动,对曾国藩的祁门大营步步紧逼,不断缩小包围圈,力求将其全歼或给以歼灭性的打击,则对整个战局将起重大的影响。可惜,各路太平军非但没有统一的作战指挥,而且根本没有会攻祁门大营的计划,以致

① 转引自曾国藩《官军破贼乐平鄱景浮乐一律肃清折》,《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三,第 49—50 页。

① 《李秀成自述》称:“侍王李世贤在景得[德]战胜,到乐平一败,失去官军万余。 退由河口而下常山。”(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 515 页。)

② 曾国藩:《致四弟》,世界书局仿古字版《曾文正公全集》(四),第 181 页。

③ 曾国藩:《致澄沅季弟》,光绪己卯年传忠书局刊《曾文正公家书》卷七,第 26 页。

丧失良机,使曾国藩及其湘军逃脱了在皖南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