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一 天京变乱

1856 年上半年,太平军征湖北,战江西,击溃江北、江南大营,接连取得对敌作战的重大胜利,从而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就在太平天国顺利发展的情况下,起义队伍中的各种矛盾和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终于酿成了一场史之罕有,自相残杀的内乱悲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泥沙俱下,一些敌对分子也混入了起义队伍。他们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甚至暗通清军,策划叛变。1854 年天京曾发生过一起由内奸张继庚策划的叛乱事件。张继庚原为清朝廪生,太平军围攻南京时, 他在城内帮助清军抵抗。南京被攻克后,他化名叶芝发,混入太平军北典舆衙,作为清军的内奸潜伏下来。他到处窥探消息,联络同党,拉拢收买了土营、木营、 织营中的少数人员以及水西、太平、朝阳等城门的部分守军,并与江南大营的向荣取得联系,约期在清军攻城时充当内应,企图帮助清军里应外合攻破天京。1854 年 3 月,太平天国当局及时破获了这起叛乱案件,将张继庚及其同伙逮捕处死。张继庚谋叛案的发生,说明太平天国定都后内部成份的复杂和组织上的严重不纯。

太平天国能够铲除像张继庚这样明火执仗的内奸,但因囿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它却不能对由于环境和地位的改变而出现的阶级斗争新形势,作出清醒的判断和处置。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处于封建主义的包围之中,无时不面临着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袭。太平天国无法抗拒腐朽的封建思想的诱惑,以保持自身思想的纯洁性,其濡染的封建性便与日俱增。太平天国实行了一套“分贵贱”,“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诸王、各级将官,直至一般士兵,等级森严,礼仪繁琐,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区分明确,不准逾越。天王及诸王、侯爵位都可以世袭。

太平天国封建性的增长,还表现在各级领导人普遍抛弃了过去的朴素作风,滋长起享乐思想,追求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攻占南京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总督、将军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征调工匠,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洪秀全等人还沿用封建帝王的嫔妃制度,强选民间秀女入宫,以至天王、诸王无不妻妾成群。天王及诸王出行,都有规模庞大的仪仗队护驾。天王的轿夫有 64 人,东王的轿夫有 48 人。东王出巡,“役使千数百人,如赛会状”。①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千岁,违者要受严惩。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兄弟姐妹平均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

政治上的倒退和生活上的腐化,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和离心倾向。太平天国定都后,从天王到东、北、翼各王,均有千人以上的亲信官员和侍从人员,形成各自的利益集团,彼此勾心斗角。在这当中,杨秀清势力的膨胀及其本人的恶劣作风,打破了诸王间权力的平衡,使彼此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杨秀清虽然对太平天国的发展贡献甚大,但他居功自傲,专横跋扈, 成为众矢之的。他掌握了天朝军政实权意犹未足,还要取得与洪秀全平起平坐的地位。杨的所作所为使其他各王暗中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反杨联盟。太平天国诸王剑拔弩张,其矛盾的尖锐化,至此已成一触即发之势。这一点连

① 张德坚:《贼情汇纂》卷 6,《太平天国》第 3 册,第 180 页。

他们的敌人都已然觉察。一位地主文人说:太平天国诸王间势同水火,“往之倚为心腹股肱者,今仍彼此睽隔,猜忌日生”。①

1856 年太平军在战场取得节节胜利,杨秀清被胜利冲昏了头 脑,想乘机进一步逼洪秀全让权。他诡称天父下凡,逼洪秀全“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无奈,只好承诺加封,但约期在 9 月 23 日即杨秀清生日时正式晋封万岁,争取到应付事变的时间。他随即密诏远在江西的韦昌辉、在湖北的石达开起兵勤王。9 月 2 日,韦昌辉率亲兵 3000 人奔赴天京,会同从金坛赶来的秦日纲包围了东王府,将东王杨秀清及其家属、侍从全部杀害。诛杨后, 韦昌辉控制了天京,大肆搜捕杨秀清余党。在处置杨党问题上,洪与韦意见相左。洪主张赦免无辜,韦要求全部处死,双方相持不下。利令智昏的韦昌辉不顾天王反对,与秦日纲、陈承镕一起组织策划了对东王余党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天朝 2 万多忠勇将士死在韦昌辉等人的屠刀之下,观音门江面漂浮着无数被害者尸体,昔日繁荣似锦的天京笼罩在一派恐怖的气氛之中。

石达开获悉洪秀全密诏后,于 9 月 5 日离开前线,经九江来到安庆,逗留观望。后来洪秀全害怕韦昌辉杀红了眼,会伤害自己,要石达开起兵讨韦。但石达开却主张劝韦和解,只带 2 名随从于 9 月 26 日赶回天京,谴责韦昌辉的暴行。丧心病狂的韦昌辉竟然要加害于石达开。石达开闻迅于当晚只身逃出天京,但其家属惨遭杀害。石达开在安庆调集所部,进驻宁国附近,拟讨韦复仇。韦昌辉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天京广大将士,洪秀全接受众人的强烈要求,于 11 月初把韦昌辉及其家小亲信 200 余人擒杀。韦昌辉对天京实行的长达两个月的血腥恐怖统治至此才告结束。

韦昌辉被诛后,天朝的悲剧并没有完结。11 月底,石达开返回天京,被天王任命“提理政务”。石达开文武兼备,屡立战功,是天朝深孚众望的一位统帅。由他主政,满朝文武无不欢悦。但是,洪秀全经过变乱后,不再信任外姓大臣,对石达开心存疑忌。他封少功无才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以牵制石达开。由是,“翼王与安、福王二人结怨”。①石达开发现自己主持朝政,大展雄图的道路已被阻断,又不愿像杨、韦那样与天王决裂,更不甘心生活在危险四伏的环境中,于是选择了避祸出走、自立门户的道路。 1857 年 6 月,他离开天京,决计另起炉灶,并以通军主将的名义向全军发布谆谕,说明与洪秀全分手的原因。不少太平军将士对洪氏兄弟排斥异己深表不满,纷起响应。10 月,石达开率领 10 余万人马自安庆出发, 进军江西,开始了独立的军事行动。石达开的出走,使太平天国的力量再次受到严重的削弱。

石达开率军远征,最初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活动,战事不利,继而转战于湖南、广西。 1860 年复准备从广西远征四川。一部分太平军认识到分裂出走没有前途,要求返回天京,共扶天朝。他们在吉庆元、朱衣点等率领下,毅然“万里回朝”。1861 年石达开率部出广西,攻入湖南、湖北,后流动作战于川、黔、滇诸省,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支持了西南各省人民的反清斗争。 1863 年 5 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被清军包围,数战不利,伤亡惨重,陷入绝境。他在绝望中写信给四川总督骆秉章,

① 张德坚:《贼情汇纂》卷 6,《太平天国》第 3 册,第 172 页。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第 2 册,第 792 页。

要求:“宥我将士,请免诛戮”。②随后自带 5 岁的儿子石定忠、宰辅曾仁和等人赴清营。他想以牺牲自己来换取保全余部,当然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就在石达开一行被押往成都的次日,清军以火箭为号,把石达开部将 200 余名,

士卒 2000 余名围杀殆尽。其余已经遣散者也陆续被杀。石达开被解至成都, 敌人曾对他劝降。他“辞气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乞语”,最后被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①时年仅 33 岁。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自相残杀和分裂,太平天国损失了大批优秀骨干和久经考验的战士,极大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损伤了元气,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尤其在军事上丧失了乘胜歼敌的大好时机,导致清军乘机反扑,出现了全面性的退却。洪、杨内讧后,太平天国先后丢失了湖北、安徽、江西及江苏的镇江、句容等广大地区,天京再度被重建后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包围,陷入了新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