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的勃兴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一 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酝酿

鸦片战争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急剧动荡。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加速了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群众的起义,绵绵不绝。进入 19

世纪 50 年代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最终汇成了全国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高潮。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原名火秀,谱名仁坤。幼年入私塾读书,聪敏勤奋,“五、六年间,即能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自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 均能一目了然”。①因家庭生活困难,在 16 岁时被迫辍学,在家中助父兄务农或到山野放牛。18 岁时曾受聘为本村塾师。从此,他一面教书,一面继续研读中国古代典籍。

洪秀全虽然出身农民家庭,参加过农业劳动,但他毕竟是饱读儒家典籍的士人,相信“学而优则仕”,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是人生应有的选择。所以,约从 16 岁开始,他便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屡试不售。1838 年, 洪秀全第三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他经受不住多次科场失意的打击,回家后曾大病一场,40 余日神智昏迷,时有梦幻,口说呓语。但是,尽管如此,洪秀全仍未忘情于功名。所以,6 年后,即 1843 年,洪秀全再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一次失败。

洪秀全塑像

洪秀全几次到广州应试,正值鸦片战争前后。他耳闻目睹了英国侵略者的暴行,清政府的腐朽卖国,和广州及东南沿海人民轰轰烈烈的反侵略斗争, 心中大受震撼,渐渐生成了忧国忧民的胸襟。他蒿目时艰,每每“慷慨激昂, 独恨中国无人,尽为鞑妖奴隶所惑矣”。他斥责清朝统治者,“每年化中国之金银几千万为烟土,收花(华)民之脂膏数百万回满洲为花粉。一年如是, 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贫者安能守法”。①所以, 1843 年最后一次参加科考的失败,不仅使洪秀全对科考的弊端愤懑不已,从此绝意于仕途;更重要的是,由此洪秀全摆脱了个人科场失意的痛苦,转而以救世为己任,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促成洪秀全此种思想转变的重要中介,是他无意中得到的一本基督教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1836 年,洪秀全第二次到广州应试,在广州藏龙街从两位基督教传教士手里得到了这本小册子。当时他并未在意,只稍作流览, 便放置于书箧中。1843 年应试失败后,他才仔细地阅读《劝世良言》,顿觉心中豁然开朗,“大觉大悟”。这本小书布道的大意是:“上帝”是唯一真神,其他人们所顶礼膜拜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上帝”派遣他的儿子耶稣下凡,替世人赎罪;人人都要遵守十戒

①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第 6 册,第 838 页。

① 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太平天国》,第 2 册,第 570 页。

等等。洪秀全将这一切与他 1837 年科考失败后大病中的梦幻异象相比附,自谓曾被天使接引上天,见到了上帝。上帝赐予他一口宝剑和一颗印,命他下凡做太平真主,斩杀妖魔。因此洪秀全把《劝世良言》认做是上帝赐给他的天书,自信“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与及永生快乐之希望,甚为欢喜,”遂开始信奉上帝。为避上帝耶和华名讳(当时译为爷火华),改名火秀为秀全。洪秀全首先向族弟洪仁玕、表弟冯云山(皆屡试不中的失意下层知识分子) 传教,并在村边的小河中自行宗教洗礼,自称已经“洗除罪恶,去旧从新”。

洪秀全等人拜上帝后,便将私塾中的孔子牌位毁弃,结果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以为“大逆不道”。洪秀全与冯云山失去了塾师职业。1844 年 4 月, 二人离开花县,辗转到达广西贵县赐谷村洪秀全的表兄家,并在那一带宣传拜上帝思想。10 月,冯云山离开赐谷村,深入到桂平县紫荆山区。洪秀全则于 11 月回到了花县。

洪秀全在花县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章。《原道救世歌》宣传“皇上帝”是古今中外的独一真神,人人都必须敬拜,劝戒人们要反对“奸淫”、“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行赌博”等“六不正”。其旨趣在强调个人的道德净化,尚属宗教的说教。

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谴责“世道乖离”,“人心浇薄”,批评了现实社会中国家间、省府州县及各种姓家族间“相陵相夺相斗相杀”的现象,指出:“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为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呼吁建立《礼记·礼运篇》所描绘的“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涂(途),举选尚贤”的大同社会。这反映出洪秀全的思想已开始从抽象的宗教说教转向了不平的现实社会。但是,他并没有把社会的黑暗不平、“陵夺斗杀”的根本原因同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联系起来, 而是笼统地将其归结为人们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和“见小故量小”。因此,他所开出的救世救民的药方是要人们“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

①仍不外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这说明,洪秀全虽以救世为己任,但受儒学和

基督教教义的束缚,至此尚未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1847 年 3 月,洪秀全去广州,在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处习学基督教。他第一次认真阅读了《旧约》和《新约》圣经,并请求罗孝全为其洗礼。但罗孝全认为洪秀全“对于圣经之知识无多,”拒绝给予洗礼。洪秀全愤而离去, 并于是年 8 月重返广西,在紫荆山地区会见了冯云山。

紫荆山位于桂平县西北,是一个纵横 270 平方公里的大山区。这里地势险要,群山环抱,重峦叠峰,易于出没。在此居住的多是汉、壮、瑶等族的贫苦农民。1844 年冯云山来到紫荆山区后,脱掉长衫,着短袄,打工拾粪, 千方百计与劳苦群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后来又做了村塾教师。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到 1847 年上半年,紫荆山地区已有信徒 2000 多人,正式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①参加拜上帝会的群众主要是汉、壮、瑶等族农民和烧

①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第 6 册,第 846 页。

① 《原道醒世训》,《太平天国》,第 1 册,第 91—92 页。

① 拜上帝会成立于何时,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拜上帝会是洪秀全于 1843 年在花县家乡成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现存的太平天国文献,只说洪秀全劝人“拜上帝”,而未提到组织拜上帝会事。韩

炭工,杨秀清、萧朝贵是他们中的杰出人物。冯云山不仅手创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且胸怀大局,号召信徒共尊洪秀全为教主。因此,广大会众对洪秀全十分尊敬,“称为洪先生,奉之若神”。②

1847 年秋,洪秀全到达紫荆山。他看到冯云山开创了如此大好的革命局面,倍受鼓舞。同时,在深入劳苦群众和领导他们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洪秀全的反清革命思想迅速确立,并日益坚定。他在此间写的《原道觉世训》及

《太平天日》,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

《原道觉世训》把社会划分为根本对立的两个营垒:一边是“皇上帝” 和“皇上帝子女”,一边是“阎罗妖”和“妖徒鬼卒”。先前洪秀全把社会的黑暗不平,归于世人的“私心”和“量小”。因而强调个人自律,“改邪归正”;现在则把问题归结为“阎罗妖”的“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因而号召人们独尊“皇上帝”,“斩邪留正”,击灭“阎罗妖”及一切鬼怪。他特别把“皇上帝”与人间的封建皇帝对立起来,他指出:“皇上帝乃是帝也,虽世间之主称王足矣,岂容一毫僭越于其间哉!”“他是何人, 敢■然称帝者乎!只见其妄自尊大,自干永远地狱之灾也。”洪秀全借助“皇上帝”与“阎罗妖”的对立,实指出了现实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对立。他号召人们独尊“皇上帝”,迅速起而共灭“阎罗妖”,实际上是在号召人们站到拜上帝会的旗帜下,向以道光皇帝为首的清王朝宣战。

《太平天日》是一篇政治性神话故事。在此文中,洪秀全把自己说成是上帝的次子,亲受帝命下凡斩邪留正,建立地上天国的太平天王。这里,洪秀全决心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的远大抱负,已是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为了扩大拜上帝会的力量和声威,洪秀全、冯云山一面制定了各种仪式和十款天条,加强会众内部的纪律和团结;一面派人四出宣传拜上帝,尤其是率众赶至象州捣毁了有名的甘王庙,及各处庙宇、偶象。拜上帝会的活动遭到了当地地主团练的敌视和反对。1847 年 12 月和 1848 年 1 月,当地劣绅王作新两次出动地主团练逮捕冯云山等,并向桂平县官府控告拜上帝会,“借拜上帝妖书,践踏社稷神明”,“不从清朝法律。”①桂平知县找不到冯云山等的反清证据,采取息事宁人态度,将冯云山以“无业游民”论处,押解回广东。

冯云山被捕后,洪秀全立即赶回广东,设法营救。广西的拜上帝会群众一时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时有分裂之象”。在这紧急时刻,杨秀清、萧朝贵先后利用当地降僮巫术,自称天父、天兄下凡附体,以天父、天兄名义发号施令,稳定了会众。1849 年 7 月,洪秀全、冯云山重回紫荆山。他们为团结教众,共同对敌,认可了杨、萧代天父、天兄传言的神话。这样,拜上帝会最高领导中枢的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洪、冯失去了原来无可置疑的领袖地位,为日后洪、杨间的矛盾发展留下了祸根。

山文据洪仁玕口述写成的《太平天国起义记》则谓:云山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逾数年”,发展信徒甚众,“此等新教徒即自立一会结集礼拜,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这说明拜上帝会是冯云山在紫荆山创建的,时洪秀全尚未到来。据“逾数年”、“成绩极大”推断,时间多在 1847 年上半年, 这里采用后一种说法。

② 半窝居士:《粤寇起事记实》《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 1 册,第 4 页。

① 方玉润:《星烈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 1 册,第 82—83 页。

经洪秀全、冯云山的数年努力,拜上帝会势力在紫荆山地区迅速壮大起来。桂平县地主出身的韦昌辉和贵县地主出身的石达开等,皆因受到当地其他地主及官府的倾轧,率本家族人加入拜上帝会。至此,拜上帝会逐渐形成了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1848—1850 年,广西灾荒频仍,饥民遍野。广大的贫若农民,被迫铤而走险,天地会起事,随处多有。地主阶级中有人惊呼:“粤西近日情事,如人满身疮毒,脓血所至,随即溃烂,非及良药重剂,内扶元气,外拔毒根, 则因循敷衍,断难痊愈,终必有溃烂不可收之一日。”①这表明阶级冲突已趋激化。1850 年春,道光帝死去,其子奕詝继位,年号咸丰。洪秀全看到起义时机已经成熟,赋诗述怀:“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②

1850 年 7 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命各地拜上帝会众于 11 月 4 日前

到达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团营”。洪秀全将聚集金田村的 1 万余人,按性别分别编入男营女营,广大分散的农民被组织成为一个严密的武装集团。他还命所有来金田的人,将个人私有财物全部交入公库,实行个人不许私留财物, 一切由公库统一供给的公库制度。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