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同盟会在批判改良主义思想的同时,派遣会员纷纷回到国内,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6 年初,正值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谋举事之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了湖南。他们很快便在萍、浏、醴地区联络会党,宣传革命,积极准备发动起义。12 月 4 日, 起义正式爆发。起义军由龚春台任都督,蔡绍南、魏宗铨任左右统领。其基础是会党群众,安源煤矿的矿工、贫苦农民和部分防营兵勇也先后纷纷加入。不到 10 天时间,起义队伍便扩充至 3 万多人,形成了浩大的声势。起义军定名为“中华民国军南军革命先锋队”,并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宣布其宗旨不仅要推翻清王朝,“且必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

②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民报》第 2 号。

福;而社会问题,尤当研究新法,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至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会”。①这说明,起义是在同盟会纲领的指导下发动的,它与传统的会党举事已有了根本的区别。清政府大为震惊,从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省调集大批军队进行围剿。起义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萍、浏、醴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不仅扩大了同盟会的社会影响,而且

鼓舞了同盟会进一步发动武装起义的信心。其时,孙中山的战略思想是先夺取两广为根据地,进而北出长江,以定中原。在此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07 年 5 月—1908 年 4 月间,孙中山在两广的沿海沿边地区,亲自发动了 6 次武装起义:1907 年 5 月潮州黄冈起义;6 月惠州七女湖起义;9 月防城起义; 12 月镇南关起义;1908 年 3 月钦州马笃山起义;4 月河口起义。这些起义虽然也均告失败,但它们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两广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与此同时,光复会也在安徽、浙江发动武装起义。

徐锡麟是光复会的领导人之一,他捐资为道员,得以分发安徽,借办理巡警学堂,暗中进行革命活动。1907 年初,女革命家秋瑾回到绍兴,则利用自己主持的大通学堂作掩护,积极训练会党,并与徐锡麟约定于 7 月 19 日同

时起义。但 6 月间,清朝当局稍有觉察,开始搜捕革命党人。徐锡麟怕事泄, 提前行动。7 月 6 日,他乘安徽巡扰恩铭参加学生毕业典礼的机会将其刺杀, 并率学生占领军械局,发动起义。但随即遭清军包围,虽经殊死奋战,终寡不敌众,遂败。徐锡麟被捕,惨遭杀害。

皖省起义既败,秋瑾的活动便暴露了。浙江巡抚张曾敡派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临危不惧,从容指挥学生埋枪支,销毁名册,即时避开,自己却坚持不走。7 月 14 日,秋瑾被捕。次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时年 31 岁。

受光复会起义的影响,1908 年 11 月,革命志士安庆新军队官熊成基, 又率领马炮两营新军起义,进攻安庆城。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一昼夜,未能得手。熊成基鉴于敌我力量悬殊,主动遣散部队,分头逃避。他本人赴日本, 加入同盟会。后转长春、哈尔滨策划起义,不幸被捕,英勇牺牲。

这些起义的失败,并未使孙中山革命派后退。他们总结了以往失败的教训,决定将策反的重点由会党转向新军,并把起义的地点改在广州。1910 年2 月—1911 年 4 月,同盟会在这里发动了两次著名的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由于同盟会会员姚雨平、赵声、倪映典等人的艰苦工作, 至 1909 年底广州新军已有 3000 多人加入了同盟会,约占其总人数的一半。

同盟会遂决定于 1910 年 2 月 24 日起义。但旧历除夕的 2 月 9 日,广州城里发生军警冲突,形势骤变,打乱了起义的原定计划。2 月 12 日,倪映典率新军 3000 余人提前起义。次日晨,倪映典率军攻省城,途中突遇清军,倪中弹牺牲。起义军经顽强抵抗后溃退,起义失败。

黄花冈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干部多灰心丧气。“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唏嘘太息,相视无言”。①孙中山则相信革命的时机正日趋成熟,他鼓励大家说:“一败何足馁?吾曩之失败,几为举世所弃,比之今日,其困难实百倍。今日吾辈虽穷,而革命之风潮已盛, 华侨之思想已开,从今而后,只虑吾人之无计划,无勇气耳!”他和黄兴决

① 《辛亥革命》,第 2 册,第 477 页。

① 《建国方略》,《孙中山选集》(第 2 版),第 206 页。

定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

1910 年 11 月 13 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主要干部会议,商定具体起义计划。会后,革命党人全力以赴,分头加紧起义的准备工作。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购运枪械。1911 年 1 月 18 日,黄兴、赵声在香港

建立统筹部,二人分任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 38 处。黄兴还组织

了一支 800 人的敢死队,以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同时联络了新军与会党。其构想是占领广州后,即分兵出湖南、江西、福建,与长江各省义军汇师北伐, 推翻清廷。海内外革命志士,群情激昂,争相赴义,准备投入战斗。

统筹部定于 4 月 13 日发难,推赵声为起义军总司令,黄兴为副司令。但

4 月 8 日发生了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同时,党人由香港运到广州的炸弹又被清军查获,清朝当局加强了戒备;而起义所需的款项和部分枪械尚未到齐。革命党人只好将起义日期推迟到 4 月 27 日。黄兴先期潜入广州, 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建立起义指挥部。其时广州城内已是风声鹤唳,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等防备愈严,形势危急。党人有主张缓期再举者,但黄兴以为不可,决定将原定十路进攻的计划,改为合力进攻总督衙门。27 日(阴历 3 月 29 日)下午 4 时,黄兴率敢死队 120 余人,毅然起义。他们臂缠白布,勇猛攻入督署。粤督张鸣岐先已逃往水师行台。黄兴等放火焚督署后复出,途遇大批清军,双方展开激战。革命党人虽重创敌人,但自己也伤亡惨重。黄兴多处受伤,后化装突围,返抵香港,起义失败。此役同盟会牺牲会员 100 多名,其中 72 人的遗骸被收葬于广州东郊黄化岗, 故称“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使同盟会的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但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革命党人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使清朝统治者尽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它又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的革命志士,有力地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孙中山后来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①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斗争所以均告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深入地去发动、组织民众,尤其是未能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主要依靠会党与新军的力量。会党群众虽然多出身农民,但由于长期游离于农村经济生活之外,实成游民。他们不乏反清斗争的勇气,却缺少纪律性。新军也有部分来自农民,但它毕竟是清政府的统治工具,革命党人对新军也缺乏做长期细致的争取、转化工作。革命党人与会党、新军联络,不等于与农民阶级结盟。而脱离了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依赖外部的款项、枪械和军事骨干力量, 在沿边沿海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便成了单纯的军事冒险行动。此外,缺乏周密的部署、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也是造成历次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反清起义的不断失败,在革命派队伍内部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一是部分党人对艰苦的革命宣传组织工作愈无耐心,转而从事暗杀活动。但是, 暗杀统治阶级中的个别人物,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清王朝的统治。此种看似勇敢的个人恐怖活动,实则反映了部分党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铤而走险;

① 《孙中山全集》,第 6 卷,第 50 页。

二是加剧了同盟会内部的离心倾向。由于孙中山、黄兴把主要精力用在华南地区发动起义,东京的同盟会总部日趋涣散。1907 年 8 月,部分同盟会员成立了共进会,不仅将同盟会“平均地权”的纲领改为“平均人权”,而且在组织上独成系统。原属光复会的陶成璋等人更公然与孙中山对立,并于 1909 年正式在东京成立光复会总部,与同盟会立异。1911 年 7 月,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提出“以推覆清政府,建立民主的立宪政体为主义”, 抛弃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部总会虽然声称奉东京总部为主体,但实际上独成系统。同盟会内部的此种思想分歧、组织涣散的状况,严重地削弱了革命派的整体力量,对其后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