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各阶层人民纷纷表示抗议。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一千多人集会,联名上书光绪帝,坚决反对割地议和,要求迁都抗战。台湾省举人汪春元等上书都察院,抗议清政府“弃地畀仇”,表示台湾人民“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许多爱国士人也纷纷赋诗作文,以抒发满腔的悲愤之情。邹增祜在《闻和议定约感赋》中愤怒鞭鞑清朝统治者的卖国行径:“圣主终神武,其如国贼何?元戎甘割地, 上将竟投戈。漏瓮焦难活,誃台债愈多,向来无一策,富贵只求和。”②上海

《申报》更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③ 的强烈呼声。

割台噩耗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更是痛心疾首,“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①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前张贴檄文,怒斥李鸿章等人无耻卖国,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要求对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②台北人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清政府割台,宣布台湾饷银不得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各种税收全部留作抗日之用,发布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③ 表达了台湾人民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

办理交割台湾事务的李经方不敢踏上台湾土地,在美国顾问科士达陪同下,于 6 月 2 日在泊于基隆海面的日本军舰上,向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出具了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的清单。台湾和澎湖列岛人民就这样被清政府出卖给了日本侵略者。台湾军民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斗争,也由此轰轰烈烈地

④ 转引自《帝国主义侵华史》,卷 1,第 376 页。

① 转引自《帝国主义侵华史》,卷 1,第 337 页。

② 邹增祜:《闻和议定约感赋三首》,阿英编:《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 81 页。

③ 《申报》,1895 年 7 月 15 日。

① 《小说月报》,卷 6,第 3 号。

② 《中日战争》,第 6 册,第 450 页。

③ 《中日战争》,第 1 册,第 203 页。

展开了。

1895 年 5 月底,侵台日军分两路在台湾北部登陆,不久攻占台北。台湾巡抚唐景崧附英轮逃往厦门。台湾人民和留台清军推黑旗军首领、帮办台湾军务的刘永福为领袖,组织各方面力量继续抗日。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等在家乡组织起义军,积极配合清军抵御日军。

6 月中旬,日军兵分两路自台北南犯新竹。清军副将杨紫云与徐骧等部义军分路迎战。激战旬日,后因军械粮饷不济,新竹失守。7 月 10 日,各路义军配合清军反攻新竹。因有汉奸告密,日军预设埋伏,义军伤亡很大。姜绍祖被俘牺牲,徐骧等退守苗栗。8 月中旬,日军进犯苗栗,杨紫云所部清军与徐骧所部义军冒着猛烈炮火与敌军奋战,杨紫云不幸中炮牺牲,苗栗失陷。

8 月下旬,日军涉水渡大甲溪,准备进攻台中。日军刚一登岸,即遭吴彭年所率黑旗军伏兵的突袭。日军大乱,仓惶渡河北退。但刚渡一半,徐骧所部北岸伏兵又突起奋勇截击,日军死伤惨重。后因日军收买汉奸引路偷袭, 黑旗军及义军仓促应战失利,大甲溪一线陷于敌手,台中也告失守,吴彭年、徐骧等退守彰化。

8 月底,黑旗军和义军在大肚溪、八卦山迎击来犯日军精锐近卫师团。双方激战一天,白刃相接,日军被歼一千余人。但吴彭年、吴汤兴等义军将领也壮烈牺牲,徐骧率部且战且退,彰化、云林等地相继失守。

为阻止日军继续南侵,刘永福命部将王德标率军驻防嘉义,命杨泗洪率军反攻彰化。黑旗军在简精华、林义成等部义军的协攻下,收复了云林。日军败退彰化,龟缩城内待援。由于清政府封锁海口,严禁大陆人民支援台湾, 黑旗军及义军的兵力、财力、物力,特别是武器弹药严重缺乏,多次猛攻彰化不下。

10 月上旬,日本从辽东调集两个师团,在“台湾副总督”高岛丙之助指挥下分三路大举进犯:一路在嘉义西部登陆;一路自彰化出动,全力反扑, 企图内外夹击黑旗军及义军主力;一路在台湾南部登陆,北攻台南。黑旗军及义军英勇阻击,重伤日第一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使之不久毙命, 但苗栗、云林再度失守。 10 月 11 日,日军进攻嘉义,王德标、徐骧等率部在城外布设地雷,诱敌深入,炸死日军七百余人,日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也受伤毙命。日军残部在溃逃途中,又遭伏兵袭击,伤亡惨重。翌日,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全力反扑,嘉义失守。徐骧在曾文溪阻击日军时,不幸中炮牺牲。

10 月 18 日,日军三面包围台南。刘永福鉴于台湾各战略要地尽失,抗

日义军首领相继牺牲,粮饷弹药无以为继的困难局面,乘英轮退至厦门。 10

月 21 日,台南失守,台湾全部沦陷。

台湾军民在内乏粮饷,外无援兵的极端困难情形下,抗击以近代化武器装备的日本三个陆军师团和一个海军舰队,长达 5 个月之久,大小百余战,

打死打伤日军 22000 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辉煌的战绩,鼓舞着台湾人民继续战斗。1895 年 11 月,日本宣告台湾“略定”,但实际上在其后日本残暴统治的 50 年里,台湾人民为回归祖国,从未停止过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