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创办民用工业
进入 19 世纪 70 年代后,洋务派在兴办军事企业的基础上,又进而大力创办民用企业。这成为洋务运动发展第二阶段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军事工业是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的产物,没有煤铁等原材料的充分供应和电讯运输等部门与之配套,新的防务体系是难以建立起来的。洋务派最初只是单纯地想将西方的军事工业移植到中国来,结果遇到了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原材料不足和交通运输落后等始料未及的一系列困难,举步维艰。在实践中他们懂得了“必先求富而后能强”的道理:“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①这即是说,要创办投资少、利润高、资金周转快的民用企业,以便为军事工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健全的国民经济的基础依托。所以,70 年代以后,洋务派由强调“求强”,转而强调“求富”。洋务运动重心的转移,反映了洋务派力图阻遏外国对华经济掠夺的目的。李鸿章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 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②实际上,洋务派创办的航运、矿
① 《复丁稚璜宫保,光绪二年八月二十六日》,《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 16,第 25 页。
② 《筹议海防折》,《洋务运动》,第 1 册,第 50 页。
山、铁路、电报、纺织等企业,都发挥了与“洋商分利”的积极作用。要言之,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近代大机器生产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化,另一方也反映出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认识提高了。
从 70 年代起,至 1894 年,洋务派大约举办了 20 多个民用企业,涉及航运、采矿、冶炼、纺织、电讯等工业交通运输业。比较重要的民用企业有如下几个:
(一)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 鸦片战争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轮船公司蜂涌而至,很快垄断
了我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航运业,旧式沙船业面临破产,漕粮北运发生了严重困难。1872 年 1 月,内阁学士宋晋以“糜费太重”为由攻击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奏请饬令闽沪两局停止制造轮船。洋务派力表反对。李鸿章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公司,以解决养船经费和稍缓漕粮北运之困的建议,并得到了清廷的批准。轮船招商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8 月,李鸿章饬令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局事宜,
并准许从直隶练饷局借用官款 20 万串(合银 13.5 万两)作启动经费。朱其
昂多方奔走,仅募得商股 1 万余两,又不善于经营轮船航运,半年内便亏损
了 4 万余两,不得不引咎辞职,专办漕运。1873 年 7 月,李鸿章扎委唐廷枢
任招商局总办,改组全局,重订《局规》及《章程》。额定招股 100 万两。局务由股东推举的商总和商董主持,并报北洋大臣批准,更换时亦须“禀请大宪”。这是官督商办性质的具体体现。
改组后的招商局总办、会办多达 5 人,但实权握于唐廷枢和徐润之手, 两人在进入洋务企业之前都曾经长期担任洋行买办,有管理新式轮运业的经验。在他们主持下,股本招收比较顺利,第二年所招股金已达额定股本的一半。1877 年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船只由 12 艘增至 30 余艘,实力大增。
1881 年募足股本 100 万两,次年增募 100 万两,应募者十分勇跃,迅速足额。
1883 年,中法战争迫在眉睫,上海又发生金融风潮。招商局资金周转不灵,唐廷枢、徐润挪用局款之事被揭发,盛宣怀乘机插手,掌握了大权,唐、徐先后被排挤离局。中法战争期间,招商局资产暂时售予旗昌洋行以避战火。1885 年收回后,李鸿章札委盛宣怀任督办。盛宣怀重订章程,规定“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从此,“官督”的权力显著加强, “商办”的色彩大为削弱,业务停滞不前。
(二)开平煤矿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材料供应问题,达到“权操诸我”,堵塞漏卮的目的,1875 年 5 月,清廷谕令沈葆桢、李鸿章在台湾和直隶试办煤矿。台湾基隆煤矿不久开始试办,并于 1879 年正式出煤,成为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煤矿,但消耗高,产量不稳定。
李鸿章先后在直隶磁州和湖北兴国勘察煤矿,均因故未能开采。1876 年11 月底,复派唐廷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察。唐廷枢仔细考察了当地的手工采煤生产,又察看了交通状况,并带回了煤铁样品。这些样品分寄京师同文馆和英国化学师进行化验,成份颇佳。唐廷枢据此得出结论,开平煤藏蕴含丰富,煤质属中上等,有工业开采的价值。他先后向李鸿章写了两份报告,对开平的开发建设进行规划。他认为,开平煤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就必须降低成本;欲降低成本,必须修铁路,“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商之利,⋯⋯
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①他拟定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 开平矿务局按照官督商办的方式组织,额定资本 100 万两,各厂矿司事在股东中遴选,产品“按照市面价值,先听机器局取用”。②
1878 年 8 月,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一面招募股份,一面开工钻井。由于经费有限,又缺乏冶炼方面的专门人才,唐廷枢决定集中财力先办煤矿。1880 年,自芦台至胥各庄开挖了一长约 70 华里的运河,专供运煤之用,取
名“煤河”。同时,自胥各庄修筑一条长 15 华里的铁路,直通矿区。这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货运铁路。最初为了减轻来自顽固派的压力,曾用骡马曳引列车。不久用旧锅炉改建了一台机车,并投入运营。
1881 年,开平煤矿开始出煤。在唐廷枢的请求下,由李鸿章奏准,开平生产的煤“比照台湾、湖北之例”,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 “以恤华商而敌洋煤”。③
由于较好地解决了运输和纳税的问题,大大加强了开平煤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投产后产量逐年增加, 1889 年已达到 24.7 万吨,并迅速占领了
天津市场。 80 年代结束时,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从原来的将近 20 万吨,降
至仅 120 余吨,已无足轻重。
1892 年唐廷枢病逝,张翼继任总办。张翼原是醇亲王府的侍役,极善钻营,却不谙管理。从此,开平煤矿结束了它的鼎盛时期。
(三)电报总局
电报总局是成效最为显著的民用洋务企业之一。它的产生是军事需要与经济发展的结果。
70 年代初,洋务派已经意识到了电报在传递军事情报上的重要作用,开始提出敷设电线的要求。1874 年日本侵犯台湾,沈葆桢奉命率兵援台,实战中痛感中国传递手段的落后,得出了中国“断不可无电线”的结论,并奏准举办。但因顽固势力的反对和洋商的敲诈,终无结果。1879 年,李鸿章在天津鱼雷学堂教习贝德斯的协助下,架设了一条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的电线,通报效果良好。次年,中俄因伊犁交涉关系紧张,设立电报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明显。李鸿章乃奏准架设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经费先从北洋军饷内筹垫,伺办有眉目,招商集资,官督商办。
- 月,电报总局在天津成立,盛宣怀任总办,并在紫竹林、大沽、济宁、
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处设立分局。津沪线随后开始架设,1881 年 7
月竣工,全长 2724 华里。1882 年 4 月,电报总局改为官督商办,召集股本 8 万两,原先北洋所垫官款分年归还,一部分以应收官报费抵缴。
1884 年,上海至广东的线路架通,电报局从天津迁往上海,仍由盛宣怀督办。次年,至汉口的电线也接通。从此,电报局的营业迅速发展。80 年代中期即全部还清北洋垫款,电报线路逐渐扩充,至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前, 除西藏等少数边陲地区外,大部分省和重要商业城市都已通报,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电讯网,不仅方便了官方的军事、外交、政治信息的传递, 也对繁荣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四)上海机器织布局
①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下册,第 620、630 页。
②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下册,第 620、630 页。
③ 李鸿章:《请减出口煤税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 40,第 45 页。
上海机器织布局于 1878 年开始筹办,进展十分缓慢。最初负责筹建的是四川候补道彭汝琮,他不懂近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久即因与另一负责人郑观应发生龃龉而离局。1880 年,织布局进行了改组,实权操在郑观应之手。随后开始在上海杨树浦地方购地建厂并广募股金。1883 年上海发生金融风潮,郑观应私自挪用局款被揭露,只得离局。此后数年间,织布局的负责人几经变动,筹建工作一拖再拖,直至 1890 年才安装好部分机器开始投产。
投产后,营业兴旺。由于织布局先请李鸿章奏准了在上海地区销售免纳税厘的优惠,即使运往内地,也只需在上海新关完纳正税一项,其余概免, 故获利丰厚。1893 年夏,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向英国增订机器。不幸清花车间于 10 月 19 日失火,全厂付之一炬。负责局务的杨宗濂事先又拒绝为局产保险,“认为保险是白费钱”。①致使损失无法弥补,十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全部损失达 70 余万两。
- 月,李鸿章派盛宣怀会同上海道聂缉椝负责恢复织布局。招徕新股 100
万两,在织布局旧址重新设立了华盛纺织总厂,仍为官督商办,另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地设立 10 个分厂。1894 年 9 月,华盛纺织总厂部分投产。
(五)汉阳铁厂
又称湖北铁政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化民用重工业,兼营采矿、采炼和炼铁炼钢,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法战争后,张之洞亟亟于新式工业,在筹办枪炮厂的同时,又筹建炼
铁厂,企图“杜绝外耗”,“开辟利源”,改变中国“以银易铁”的现状。他致电驻英公使刘瑞芬,在英代购冶炼设备。
1889 年 8 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炼铁厂随之迁往湖北。
炼铁厂迁址,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是首要的问题。张之洞获悉盛宣怀已以低价购得湖北大冶铁矿,矿质优良,遂与之反复磋商,终以每吨钢或铁提银二钱的价格从盛宣怀手中购得该矿。但燃料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圆满解决。1889 年至 1891 年间,张之洞曾派人沿长江探寻煤矿,均不理想,不得不以湘煤补充,甚至需要购买洋焦,这是后来汉阳铁厂产品成本过高,赔累不堪的重要原因之一。
1891 年,汉阳铁厂在汉阳大别山下正式动工兴建。1893 年底全部竣工,
有贝色麻钢厂、造钢轨厂等大小 10 个厂,工人 3000 多人,产品除供应本国使用外,还可出口。
经费不足是办厂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本来任两广总督时张之洞已准备将广东“闱姓”商人所交饷银 140 余万元(合银 98 万余两)用做经费,但随
着铁厂迁注湖北,李瀚章只同意支付已预定机器的 13 万两,其余皆扣住不
给。张之洞乃于 1890 年奏准在铁路费项下拨银 200 万两做建厂经费。不料后因日俄争夺,东北局势严竣,清政府决定集中款项先修关东铁路,不再向汉阳铁厂增拨款项。张之洞只得“竭力筹画”,“勉强腾挪应付”,拨借各项捐厘乃至枪炮厂等经费,但仍不足以应付,难以为继。1896 年 5 月,张之洞札委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从此,汉阳铁厂由官办企业变为盛宣怀控制的官督商办企业。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即商人经营官方督理。少数采用官商合办和官办的方式。在官督商办的企业中,经费由企业自
①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下册,第 1070 卷。
筹,清政府不再拨款,仅在必要时予以垫款或贷款的支持,但事后必须偿还。这样,筹措资金成为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生存下去必须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自轮船招商局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都采用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通过募集商股聚集资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股份制还是个新事物,人们不甚了解,也不太信任,多取观望态度。社会上拥巨资者多是地主、官僚和旧式商人,他们宁愿购买土地或进行其它封建性经营,而不愿投资于新式工商业, 所以招股并非易事。轮船招商局第一期股银逶迤 6 年方才全部招齐。为广事招徕,官督商办企业大都采取许多灵活的筹资手段。首先,经营者拿出自己的巨额财产投入企业,如先后任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会办徐润,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的郑观应等都曾向所办企业投入巨资。同时动员家族成员大事购股,以示企业将会有优厚收入,也表示经营者与企业利害相关,当然会全力以赴认真经营。这样做有利于消除观望者的怀疑和猜忌。其次,各官督商办企业普遍实行“官利”制度,即无论企业盈利与否,每年必须支付给股东一定的股息,利率一般都在 7%—10%。这样做无疑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但减少了投资者的风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者。又次,各企业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无论企业成立、投产,还是产量、盈利、分红等都在报纸上大事宣传,用以证明企业经营蒸蒸日上,广泛吸引投资者。再次,许多企业在某些规定上采取弹性办法,如股银可以分期交付,也可以几个人合买一股;在各地广设接收股银的工作点用以方便投资者;甚至远赴海外在华侨中广泛招股等。通过不懈的努力,许多官督商办企业招到了数目可观的资金,企业得以顺利建立并获得发展。80 年代初,金融市场甚至出现了股份投资热,不少洋务企业的股票价格都超过了票面价值。1882 年 8 月,轮船招商局每股 100 两的股票曾卖到 253 两,开平的股票也卖到 250 两,都升水 150
%。
民用洋务企业的经营仍然存在不少封建性弊端,但较之官办的军事工业,由于商人介入经营,已经有了不少新气象。开办前,投资经营者一般都要考虑经营的预期效益,并进行比较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肯做出最后决断。如唐廷枢在进入轮船招商局和承办开平煤矿之前都曾进行过详细的测算和调查。因为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是投资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必须小心谨慎。在经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决策出台一般都经过详尽的通盘筹划, 一旦认定某项措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便不惜冒风险全力以赴。如开平煤矿筹办铁路和运河时,企业资金并不充裕,唐廷枢曾请求李鸿章拨官款予以支持,但李鸿章未予理睬。唐廷枢认为不解决运输问题企业就无法盈利,于是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款项,终于促成中国第一条货运铁路的诞生, 以后又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铁路公司,并在津沽地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铁路运输网的雏形。轮船招商局附设保险公司的决策也是在类似情况下做出的, 并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在官权比较重或官办的民用企业中,如 1885 年以后的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及汉阳铁厂等,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如汉阳铁厂厂址的选择,既远离原料产地,又远离燃料供应地,致使运费占了产品成本的很大比重,工厂难以盈利,因此,这类企业经营效果就比较差。
洋务派在民用企业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 世纪 70、80 年代,封建顽固势力在朝野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坚决反对引进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如果没有握有实权、身为封疆大吏的洋务派的保护和支持,大
型的新式企业如航运、采矿、电报等,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即使建立起来, 也很难维持下去。但是,由于洋务派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不可能把企业引向昌盛。他们把企业当成发展本集团势力的工具,不少民用企业都有官权越来越重的趋向,如轮船招商局 1885 年被李鸿章委派的盛宣怀把持,开平煤矿在
1892 年以后被奕譞的亲信张翼控制等等。企业管理中的衙门作风随着官权的加强也有强化的趋向,贪污中饱、用人唯亲、营私舞弊大量存在。所以,洋务派创办了近代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它最终不可能引导中国达到“求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