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段祺瑞卖国独裁和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张勋复辟失败后,黎元洪通电下野,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获得了“再造共和”的桂冠,重新继任国务总理。北京政府不仅依旧由北洋军阀当政,而且大权仍然操纵在段祺瑞的手中。

1917 年 8 月 14 日,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在参战的名义下,它向日本

大借外债,以扩充皖系军阀的实力,总额高达 5 亿日元。这些借款大都由日本政客西原龟三经办,所以通称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为了获得这些借款, 不惜向日本大量出卖国家权益: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并将东北的吉长、吉会铁路以及所谓满蒙五铁路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森林以及印花税、常关税、交通银行等抵押给日本;允许日本派遣军官训练中国军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段祺瑞政府又与日本订立反苏的军事协定, 允许日本在中国驻军,战时日本可以向中国军队派遣“联络主任”,实际上使日本得以指挥中国军队。日本也正是通过这些对华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达 到了它在袁世凯时期所未能达到的侵略目的。日本首相寺内下台后,曾恬不知耻地自我夸耀说:“大畏内阁向中国要求二十一条,惹中国人全体之怨恨,而日本却无实在利益。本人在任期间,借与中国之款,三倍于从前之数,实际扶植日本对于中国之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①

这时美国已经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力东顾,在中国问题上转而求与日本妥协。1917 年 11 月,美国国务卿兰辛与日本外务相石井菊次郎在华盛顿签订了《兰辛石井协定》,规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利益”, 日本也重申尊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个协定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前提,暂时实现了美日两国间的妥协,但它同时又为日本独占中国提供了有利

① 《全赣张氏同宗通告》,长沙《国民日报》1917 年 7 月 29 日。

① 刘彦:《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史》(下),第 139 页。

的机会。

段祺瑞对外卖国,对内则谋专制独裁。国会和约法是共和国的象征。当张勋复辟、解散国会时,孙中山就发出了“护法”的号召。张勋复辟失败后, 孙中山又致电段祺瑞,要他恢复《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段祺瑞等置之不理,且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总统”。②他们试图另行组织“临时参议院”,目的是要抛弃国会和约法,实现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孙中山看到了在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中华民国依然有名无实,因此,他明确提出要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号召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1917 年 7 月 17 日,孙南下广州,举起了护法的旗帜。海军总长程璧光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率第一舰队南下参加护法。同时,原国民党议员也纷纷到达广州。西南军阀想借重孙中山的政治威望对抗段祺瑞, 以求保存和扩大自己的实力,所以暂时也支持孙中山的护法主张。8 月 25 日, 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举行。9 月 1 日,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9 月 10 日,孙中山宣誓就职, 宣布段祺瑞等人为叛逆,并出师讨伐。护法战争由是开端。

段祺瑞政府决心推行“武力统一”政策,也对西南用兵。10 月,命令直系军队进攻湖南,借以消耗双方实力。冯国璋反其道而行之,力谋与西南军阀联手,排挤皖系势力。他一方面指示进入湖南的直系军队消极怠战,同时又指使曹锟等人发出和平通电,反对“武力统一”,迫使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但是段祺瑞并不甘休,旋即指使部将徐树铮勾结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兵入关,对冯国璋进行武力威胁。1918 年 3 月,他又唆使皖系督军团通电要求段祺瑞复职。冯国璋只好再度任命段为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上台后,继续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并以扩大地盘为诱饵,拉笼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为其卖力。4 月,曹、吴在湖南得手,连下岳州、长沙、衡山、衡阳诸城, 但段却任命皖系亲信张敬尧为湖南督军。这引起了曹、吴的极大不满,促使其转与西南军阀联合。6 月,吴佩孚等通电主张和平,南方护法军政府也发表通电赞成和平。在直系与西南军阀的联合反对下,段祺瑞被迫于 8 月下旬命令前线部队停止进攻。其“武力统一”的政策,归于失败。

与此同时,南方护法军政府内部也起变故。西南军阀参加护法既是对付段祺瑞以求自保的权宜之计,而非真正拥护孙中山的护法主张,他们在与直系军阀有了勾结之后,便开始多方排斥孙中山。1918 年 1 月,唐继尧、陆荣廷等成立“中华民国护法各省联合会”,推岑春煊为议和总代表,加紧谋求与北洋军阀妥协。2 月,西南军阀刺杀拥护孙中山坚持护法的海军部长程璧光。5 月,他们又改组军政府,废元帅制为总裁制,迫使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改组后孙中山虽被推为七总裁之一,但实际权力已为唐继尧、陆荣廷等西南军阀所纂夺。孙中山见事不可为,便于 5 月 21 日愤而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失败了。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一样,是一场反对军阀专制统治、挽救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在性质上同样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孙中山倡导护法,以旧国会和约法为武器,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虽然十分软弱无力,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所高揭的护法旗帜,仍不失为一面战斗、进步的旗帜。所以,护法运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② 觉民:《天津通讯》,《民国大新闻报》1917 年 7 月 22 日。

但是,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既没有革命的武装和坚强的革命组织,也不懂得去“唤起民众”,主要依赖与北洋军阀有矛盾的西南军阀的力量。这就使得护法斗争缺乏可靠的基础,在西南军阀阻挠破坏下,它难以避免失败的结局。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挽救民主共和,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护法”等重大的斗争,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国事且每况愈下。他沉痛地回忆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溯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 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 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午夜思维,不胜痛心疾首!”①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乃是一丘之貉。护法运动失败后,他回到上海,开始著书立说,检讨过去,决心探索继续革命的道路。

南北军阀的争斗仍在继续。段祺瑞在“武力统一”的政策受阻后,便转过身来,集中整治直系势力。他通过收买政客,一手制造了御用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下届大总统,迫使冯国璋下野。但这也迫使直系和西南军阀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继续与皖系军阀抗衡。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争夺。1918 年 7 月,美向英、法、日提议组成四国银行团统揽对华的一切借款其目的在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日本迫于三国压力,同意停止对段祺瑞政府的单独借款。10 月,美国又联合英法向南北军阀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停战议和。1919 年 2 月,南北代表在上海开始议和。双方讨论的问题,表面上是所谓停战范围及借款,实际上是如何划分地盘和分配四国银行团的贷款。由于美、英、日各国竞争激烈和各派军阀间的利害冲突,和谈争吵不休,无所进展。5 月谈判破裂。次年 6 月,虽重开谈判,但不久即爆发了直皖战争,西南军阀也发生粤、桂战争,和谈已成泡影。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大小军阀连年混战的局面,广大人民也愈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