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次革命”失败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刺杀宋教仁的案件很快水落石出,原来其幕后的操纵者正是现任总统袁世凯。

宋案真相震惊全国。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向共和制度发起进攻,

① 蔡寄鸥:《鄂州血史》第 225 页。

① 指孙、黄、袁、黎(元洪)四巨头。

① 陶菊隐:《六君子传》第 144 页。

激起了全国一致的声讨。“全国人心鼎沸,国贼国贼之声,震于寰宇。”②

《民权报》发表《胆大妄为之袁世凯》、《大总统之叛逆》等文,痛斥袁乃“专制魔王”,提出了“以暴易暴,惨无人道,欲真共和,重为改造”的口号。4 月 13 日上海举行宋教仁追悼大会,与会者达 4 万多人,群情激愤。

宋案的发生使许多革命党人从对袁的幻想中惊醒,重新走上了积极的反袁斗争的道路。其中最先觉悟并主张武力讨袁的是孙中山。他在日本惊悉宋教仁被刺,当即返国。3 月 26 日抵上海,当晚就在黄兴寓所召集紧急会议。孙中山指出,“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 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③他认清了袁的本性,以为“非去袁不可”,力主兴师讨袁。

其时,国民党内部涣散已甚,孙中山的正确主张难以得到贯彻。黄兴强调“南方武力不足恃,苟或发难必致大局糜烂”。④他认为,“民国元气未复, 仍不如以法律解决之为愈”。①主张静待法律解决。孙中山指令陈其美先在上海独立讨袁,陈以“上海弹丸地,难与之抗”相推诿。广东的胡汉民、福建的孙道仁,也托词按兵不动。孙中山大愤,欲亲赴广东和南京主持战事,冒死冲锋陷阵,复为党人所阻。虽经过 3 个月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孙中山终未能将国民党的力量真正集中起来。

但是,袁世凯却利用这一段时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加紧准备镇压南方国民党人的革命力量。为了筹集战争经费,袁不经国会同意,于 4 月 26 日深夜, 以全部盐税收入作为抵押,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一项2500 万英镑的所谓“善后大借款”。袁又授意梁启超、汤化龙等组成进步党, 形成对抗国民党的国会中第二大党。同时,国民党议员在袁世凯的威迫利诱下,多被收买和分化。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议会政治自成空话,国会实为袁世凯所控制。

4 月 7 日袁发布秘密动员令。5 月 1 日起用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确立“战时内阁”体制。在作了周密的军事部署之后,5 月 21 日袁传语国民党人,发出最后通谍:“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讬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自信政治军事经济、外人信用不下于人。⋯⋯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②旋即下令免去国民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职务,并派遣北洋军队南下。

国民党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被迫仓卒应战。7 月 12 日,李烈钧奉孙中山命,从上海回到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所谓“二次革命”,由是正式爆发。黄兴宣告:“法律解决,既经无效,仍不得不诉之于武力,作最后之解决。”①15 日他至南京组织讨袁军,并迫使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随后,安徽、广东、福建、湖南、上海和重庆也相继宣告独立。

② 谭人凤:《石叟牌词叙录》,《近代史资料》1956 年第 3 期,第 69 页。

③ 《孙中山选集》(第 2 版),第 542、109 页。

④ 《孙中山选集》(第 2 版),第 542、109 页。

① 谭人凤:《石叟牌词叙录》,《近代史资料》1956 年第 3 期,第 69 页。

②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第 49—50 页。

① 《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黄兴致上海各西报电》,《民立报》1913 年 7 月 22 日。

但是,革命派的行动为时已晚。袁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羽毛已丰,他不仅有一支较比强大的北洋军队,且掌握着全国的政权。而革命派的力量已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放弃了原先的革命纲领, 严重脱离民众,内部涣散无力。宣布独立的七省,互不统属,缺乏统一的部署和指挥。除江西、江苏外,各省内部多不巩固。此外,辛亥后资产阶级热衷于发展实业,厌倦和惧怕新的革命震荡,因而拒绝支持武力讨袁,在客观上也削弱了革命派的力量。袁世凯集中兵力进攻江西和南京。战争主要在这一带进行,故“二次革命”又称赣宁之役。

7 月 25 日湖口失守。8 月 18 日南昌陷落。江苏方面,7 月 28 日黄兴因军事失利出走,程德全通电取消独立。9 月 1 日冯国璋军和张勋“辫子军” 占领南京,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其他各省孤军难支,也相继取消独立。9 月 12 日熊克武被迫放弃重庆。至此,“二次革命”仅持续两个月便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掌握的地方政权全部丧失,北洋军阀势力扩张到了整个长江流域。孙中山、黄兴、李烈钧、胡汉民等相继逃亡日本。

在“二次革命”期间,各地也发生了许多自发的群众反袁斗争。其中河南白朗起义军活跃于豫西、鄂北广大地区,影响颇巨。但由于革命派未能与之建立起联盟,这些群众的反抗斗争也相继被各个击破。

“二次革命”是维护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它的失败使民国初年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时期。

袁世凯在镇压南方“二次革命”的同时,在北京还保留着国民党议员占多数的国会。因为,他暂时还需要国会作自己的垫脚石。为了给自己的专制装饰门面,他于 1913 年 7 月又任命进步党人熊希龄组织内阁。9 月内阁正式成立,除主要仍是北洋军阀官僚外,也包括进步党的梁启超、张謇等人,号称“第一流人才内阁”。

袁既以武力实现了“统一”,他首先便急于要使自己由临时大总统变为正式大总统。本来国会应先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但袁迫不及待,指使党徒发表通电,要求先选总统,后制宪法。国会议员唯命是从,居然先炮制出一个《大总统选举法》。袁要求在武昌起义两周年时登上总统宝座,国会便在 10 月 6 日匆匆投票选举。选举这一天,袁派便衣军警、地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旗帜,把国会围住,扬言“非将公民所瞩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从早 8 时到晚 10 时,议员们忍饥挨

饿,连续投票 3 次,最后被迫选出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公民团”心满意足,在高呼“大总统万岁”声中散去,议员们始得退出会场。

次日,国会又选黎元洪为副总统。英、法、俄、日、德等 13 国继美国之后(4 月 8 日国会召开时美国首先承认了中华民国),先后承认了中华民国, 表示支持袁世凯政府。

现在对袁来说,国会已无用。10 月 10 日,他就任大总统即公然宣称“议会政治之万不宜于今日之中国也”。①11 月 4 日,袁借口国民党议员与“二次革命”有牵连,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派出军警连夜追缴他们的议员证书、徽章,使国会不足法定开会人数,名存实亡。12 月,袁制造了一个御用机构“政治会议”。1914 年 1 月 10 日,经“政治会议”议

①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第 122 页。

决,由袁正式宣布命令,解散国会。随后,袁又下令撤销各省议会,停办地方自治。为袁副署上述命令的熊希龄内阁,至此也已无用,遂于 2 月同样被袁一脚踢开。

国会解散后,袁世凯的下一个目标是废除《临时约法》。他授权“政治会议”召集御用的造法机构“约法会议”。“约法会议”按照袁的旨意,炮制了一个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并于 5 月 1 日公布施行。袁记约法规定, 大总统总揽统治权,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并在总统府内设立政事堂,由国务卿主持,作为协助总统掌管行政的办事机构。袁下令恢复祭天祀孔,又恢复文武官员的封建职称,如各省都督改称将军、民政长改称巡按使、道称道尹、县称县知事。按袁记约法规定,成立“参政院”代行立法之权,参政由总统直接任命。12 月,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 10 年,并可无限期连任,继承人也由现任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不仅可以终身做总统,而且可以传之子孙。至此,袁世凯建立起了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成果丧失殆尽,中华民国仅具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