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一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是其时两大军阀割据势力。在北洋军阀系统中,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日本为后台,控制着北京中央政权和安徽、陕西、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势力最大;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英美为靠山, 占据长江流域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势力仅次于皖系;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得到日本的支持,控制着东北地区,在直、皖两系之间举足轻重。在西南军阀中,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和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势力最大。前者占据云南、贵州两省和四川的一部分,后者则占据了两广的地盘。但二者均接近直系军阀,同属亲英美的势力。此外,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徐州的张勋等许多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各派军阀不仅独霸一方,而且都力图扩展自己的实力和地盘,进而统治整个中国。因此,中国社会长期陷入了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割据混战的局面。

北洋政府内部权力之争的加剧,是军阀割据纷争的集中反映。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了《临时约法》和国会,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但是政府的实权却操纵在段祺瑞的手中。亲英美的黎元洪集团与亲日的段祺瑞集团之间,便展开了争夺权力的斗争,这就是所谓的“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1917 年,围绕着“参战”问题,“府院之争”达到了尖锐化。

是年 2 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中国与它采取一致行动。亲美的黎元洪接受美国的要求,国会也通过对德绝交。日本不甘落在美国之后,也想通过唆使北洋政府参战,进一步控制中国。段祺瑞则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借款练兵,扩充皖系势力,因此积极主张参战。美国见中国参战将促进日本与段祺瑞的勾结,反而不利于自己,又转而指使黎元洪等抵制参战。所以,“府院之争”反映了美、日在中国的争夺;黎、段矛盾的实质,也不在于是否参战,而在于由谁主持参战,因而得以乘机扩大自己派系的实力。4 月,段祺瑞在北京召开以皖系军阀为骨干的“督军团会议”,通过对德宣战案,迫使黎元洪在提案上盖印。5 月 10 日,段又效法袁世凯的故技,派大批便衣警察打着“公民团”旗号,包围国会,殴打议员, 强迫国会通过参战案。段祺瑞的暴行在国会内外引起极大的不满,议员停议对德宣战案;非皖系的内阁阁员也都辞职以示抗议。黎元洪在国会的支持下, 于 5 月 23 日下令将段祺瑞免职。段则指使皖系 8 省督军宣布脱离中央,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部。黎元洪陷入困境,邀请张勋调停,这就给张勋复辟提供了良机。

自清政府被推翻时起,清朝复辟活动就未曾停止过。张勋曾被清廷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委身袁世凯,成为“民国”的“上将军”。他统率的军队一直拖着辫子,以示不忘清朝,被称为“辫子军”。在短短几年内,他将“辫子军”扩充到 2 万多人。张勋以徐州、兖州为巢穴,这里成为阴谋复辟的罪恶渊薮。

清末任陕甘总督的升允,在辛亥革命中曾负隅顽抗,后逃窜哈尔滨,勾结沙俄和日本,招收马贼和旗军残部,组织“勤王军”和“满蒙举事团”等

复辟武装。升允盘踞的哈尔滨,成为清朝复辟的另一策源地。

王公贵族复辟势力以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为代表。当年清廷举行“让国御前会议”时,溥伟等人即坚决反对逊位,拒绝“优待清室条件”,同时也反对把最高权力让与袁世凯。清朝垮台后,他们逃亡青岛、大连,投靠俄国、德国、日本帝国主义,从事复辟活动。他们奔走在故宫小朝廷与徐、兖、满、蒙复辟势力之间,成为清朝复辟的一支活跃力量。

以康有为、劳乃宣、胡思敬为代表的封建遗老,是清朝复辟势力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他们散居在上海、青岛、天津、徐州、北京、南昌、苏州等南北各大城市。这些人顽固不化,与民主共和格格不入。高叫“思恋故主,当每饭不忘”;为“复辟”、“雪仇”,“愿忍泪加餐”①。他们或成立“孔教会”、“读经会”各色团体,或著书立说,上书建白,无非攻击民主共和,为帝制复辟制造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日本是复辟势力的一个主要支持者。日本侵华的一种策略就是极力制造中国“内乱”,以便从中取利。为此,它与清朝复辟势力的各派力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北方,它帮助善耆编练“勤王军”,策动所谓“满蒙独立运动”的武装叛乱,幻想“进占东三省”,然后“在全国实行复辟”②;在南方, 则特派其驻津司令赴徐州见张勋,“力劝速办复辟,且谓该国陆军,亟愿设法援助”。③随后,寺内首相也接见张勋“特使”升允,为其撑腰打气。日本支持复辟的真实目的,是妄图“使满蒙独立,并将其置于日本的保护之下”,

④进而逐步控制整个中国。

德国是支持复辟势力的另一个主要国家。1912 年溥伟逃到青岛后,就曾乞求德皇帮助恢复清王朝。10 月,德皇之弟亨利亲王至青岛,向溥伟当面表示,“他的皇兄陛下和他本人将竭力支持清朝的复辟”①。后来,德国不断向张勋提供军火和财政援助,助长了他的反动气焰。

沙皇俄国同样是复辟势力的后台。沙俄曾与升允暗订密约,助“皇上复辟”。并帮助制定了武装叛乱的计划,拟由“俄蒙之兵”与“满蒙联兵”、“旗兵”等分路进攻,夺取北京,“仍奉宣统皇上复位。”②

清朝复辟势力在民初策划过一系列复辟活动,但因袁世凯欲帝制自为, 自不容拥清倒袁势力得逞,故其多次阴谋终归流产。然而到了 1917 年,张勋之流却得以利用黎元洪集团和段祺瑞集团间的矛盾,公开上演了“丁巳复辟” 的丑剧。

1917 年 6 月 7 日,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 3000 辫子军北上。他先到天津会见段祺瑞,段表示只要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复辟一事, 自可商量”。③于是张勋致电黎元洪,迫其于 13 日解散了国会。14 日,张勋率部入京。各地王公贵族和封建遗老喜出望外,纷纷涌入北京。7 月 1 日凌晨,张勋率文武官员 300 余人,入清宫拥年仅 12 岁的溥仪登极,宣布清朝复

① 胡思敬:《退庐笺牍》,《退庐诗文集》。

② 《张勋与佃信夫》,《近代史资料》1964 年第 2 期。

③ 孙毓筠:《复辟阴谋纪实》,《中华新报》1917 年 7 月 17 日。

④ 《张勋与佃信夫》,《近代史资料》1964 年第 2 期。

① 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 3 卷,第 255 页。

② 《专电》,《民立报》1913 年 7 月 14 日。

③ 《张勋致电》,上海文艺编译社:《复辟始末记》卷上,第 17 页。

辟,改民国 6 年 7 月 1 日为宣统 9 年 5 月 13 日,恢复清末旧制,大封百官。一时间,北京城里三角龙旗翻飞,封建余孽个个粉墨登场,弹冠相庆,一片乌烟瘴气。

张勋复辟引起了全国反对,北京市民纷纷拒挂龙旗,许多报纸自动停刊, 以示抗议。湖南、广东、上海等地人民举行集会,愤怒声讨张勋的复辟罪行, 要求“护法讨贼”。在张勋老家江西,声讨愈加激烈。江西张氏同宗斥张勋为破坏共和的“不肖子孙”,通告全国决不认国贼为“赣省张氏子孙”。① 孙中山时在上海,得知张勋复辟,异常愤慨,表示“誓不与共天日”,立即着手筹划兴师讨伐,并发表了《讨逆宣言》。

段祺瑞借助张勋解散国会,赶跑黎元洪,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看到全国人民一致声讨复辟,便乘机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宣布讨伐张勋。7 月 2 日,即复辟第 2 天,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此时张勋不仅在政

治上完全陷于孤立,而且仅带 3000 辫子军入京,在军事上也无招架之力。12 日,“讨逆军”攻入北京,辫子军溃散,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其他复辟分子也如鸟兽散,溥仪再次宣布退位。这次复辟前后只维持了 12 天,就宣告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