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重振天朝的努力

为了挽救太平天国的危局,洪秀全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他先是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的王爵,以争取石达开回朝辅政;在遭石达开拒绝后,又于 1857

年 10 月任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主持朝政。次年又恢复五军主将制度,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后改由杨辅清出任)。陈玉成(1837—1862)、李秀成(1823—1864)都是早年参加太平军,英勇善战的后起之秀。他们被提拔重用,充实了天朝的领导力量,在收揽人心、重振太平军等方面都起到重大作用。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朝政混乱,诸弊层出,亟待整顿。 1858 年春, 身任副掌率佐理朝政的李秀成,犯颜直谏,奏请天王采取有力措施,兴利除弊,重振衰颓的国势。其大要为:“恳我主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 肃正朝纲,明正赏罚,依古制而惠四方,求主礼而恤下,宽刑以待万方,轻世人粮税,仍重用于翼王,不用安、福王。”②这些主张大都切中时弊,反映了天朝军民的共同愿望。因其中提到“重用于翼王,不用安、福王”,触犯了天王大忌,李秀成受到革职处分。但是在朝臣不满情绪的压力下,天王又不得不恢复了他的职位,派他出外统兵作战,并部分采纳了他的一些改革意见。

1859 年 4 月,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1822—1864)备历艰辛,从香港来到天京。洪秀全大喜,立即封他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洪仁玕就任不久,便向天王提出了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纲领——《资政新篇》。这个纲领分“用人察失”、“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四个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方面,纲领针对天朝当时存在的宗派主义、分散主义现象,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要求统一号令,加强中央集权,并强

② 《石达开致唐友耕书》,《太平天国》,第二册,第 760 页。

① 刘容:《复曾沅浦中丞书》,《养晦堂文集》,卷 6,第 35 页。

②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第 2 册,第 795—796 页。

调“用人之得其当”。为了清明政治,建议设立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新闻官、新闻馆。

在经济方面,纲领主张发展近代工业交通,包括兴建铁路、公路,制造轮船;允许民间雇工开矿,奖励发明创造;鼓励富民投资,兴办银行,发行纸币等。

在文化方面,纲领力主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办学馆、医院及跛盲聋院、育婴堂、鳏寡孤独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禁庙宇寺观及买卖人口、溺女婴、贩卖和吸食鸦片。

在外交方面,纲领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交流文化, 但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明确提出中国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是一个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取代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以模糊的资产阶级理想来取代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改革方案,合乎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纲领的基本内容得到洪秀全的首肯,并下令镌刻颁行。然而,《资政新篇》并未在天朝内部引起广泛的响应,原因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构想超越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范围。《资政新篇》未能反映广大农民所关心的土地问题,不为多数来自陇亩的将士所接受。此外,险恶多变的战争环境也使它缺乏实行的客观条件。《资政新篇》并没有给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带来重大变化。

在整顿内政的同时,太平军向敌人发起一系列攻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858 年 8 月,根据洪秀全的诏旨,陈玉成、李秀成在安徽枞阳镇(今枞

阳县)会集诸将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合力击破清江北大营的作战方针。会后,陈玉成率部从鄂、皖边界东进,与李秀成部会师于滁州乌衣镇,合击江北大营德兴阿、胜保军,歼敌 4000 余人。继而陈、李军又击败江南大营的援兵,乘胜攻打浦口,歼敌万余人,彻底打垮了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洪秀全把江浦改为天浦省,设官安民,练兵办饷,以拱卫天京。

当太平军全力破除江北大营时,湘军李续宾部从九江进犯安徽,连陷太湖、桐城、舒城,前锋直抵庐州南部要冲三河镇。洪秀全急令陈玉成、李秀成率兵回援。太平军采取迂回包抄战术,把湘军合围于三河,并于 11 月 14

日发起猛烈攻击。经数日激战,湘军 6000 余人全部被歼,统帅李续宾自杀, 曾国藩之弟曾国华被击毙,太平军获全胜。三河大捷重创湘军,震动全局。敌酋胡林翼哀叹:“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复于一旦。”

三河之战后,太平军士气大振,接连收复舒城、桐城等失地,解除了安庆之围。李世贤在皖南也大败清军邓绍良部,扭转了不利的局势。在江西, 杨辅清于 1858 年 12 月攻占景德镇,收复多处失地。由于天朝将士的浴血奋

战,天京上游的局势暂时得到稳定。 1859 年下半年,陈玉成、李秀成以战功卓著,分别被封为英王和忠王。

清朝江北大营被击破,但江南大营仍然直接威胁着天京。1859 年底,和春、张国梁指挥江南大营清军加固防御阵地,与太平军对抗。 1860 年 1 月, 洪仁玕与李秀成商定“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奇袭杭州,以解天京之围。李秀成依计出兵,于 3 月 19 日攻占杭州,迫使和春派张玉良带兵出援。李秀成见诱敌分兵的目的达到,主动撤兵,回师天京。4 月,李部与陈玉成、杨

① 胡林翼:《复胜克斋钦使》,《胡文忠公全集》,卷 61,第 17 页。

辅清、李世贤、刘官芳等军合围江南大营。4 月 28 日,大战开始。城内外的太平军密切配合,全力猛攻,战斗激烈。至 5 月 5 日,太平军突破敌军所筑

长壕,横扫敌军营垒 50 余座。江南大营土崩瓦解。和春狼狈出逃,于苏州浒墅关畏罪自杀,张国梁逃到丹阳,落水身亡。

太平军统帅部在二破江南大营后,商议新的战略部署。鉴于湘军对安庆的围攻,陈玉成主张增援安庆,解皖省之危;洪仁玕和李秀成则提出先东征苏、常,后西进援皖取鄂的战略方案。天王洪秀全批准了后者,否决了前者, 决定先由李秀成率军夺取江南富庶地区,然后回师与湘军争夺上游。 1860

年 5 月 25 日,李秀成率数万大军从天京出发,直取常州、无锡,势如破竹。

6 月,相继攻下苏州、嘉兴、江阴、昆山、太仓、嘉定等地。7 月初,夺取松江,逼近上海,开辟了苏南根据地。太平天国遂以苏州为首府,建立苏福省, 鼓励发展生产和贸易,使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战略要区。另一支太平军在陈玉成的指挥下,经宜兴入浙江,逼近杭州。

太平军东征,江南震动。麕集于上海的东南官僚、地主、买办在惊恐之余,急忙筹划上海的防守事宜。由于缺少兵力,他们不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 策划所谓“联防”。1860 年 6 月,由苏松太道吴煦和候补道杨坊出资,雇佣美国流氓华尔招募在上海的外国亡命之徒 200 多人,组建“洋枪队”,以“保卫”上海地区。7 月初,“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松江,8 月再犯青浦,均遭太平军英勇还击,大败而归。太平军收复松江后,乘胜进兵上海。由于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认识,李秀成曾致函各国公使,希望他们保持中立,不要帮助清军,想与“洋兄弟”达成谅解。但英法联军置之不理,猛烈向太平军开火。这时传来清军围攻嘉兴的消息,李秀成只好从上海退兵,驰援嘉兴。

在天京事变后的数年间,经过广大军民的努力奋斗,太平天国充实了领导核心,整饬了内部秩序,在军事上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不仅收复了因内讧而失去的大片地区,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所有这些成绩,都使处于衰落总趋势中的太平天国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