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鸦片战争一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侵略者一方面连续不断地在广州进行武装挑衅,一方面酝酿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39 年 9 月4 日,英国军舰“路易沙”号、“珍珠”号及一艘快艇,突然窜入九龙湾,
袭击中国水师,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将其击退。11 月 3 日,装备有 28 门大炮的英国巡洋舰“窝拉疑”号在穿鼻洋面挑起冲突,受挫而退。随后,英军又在官涌发动了 6 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英国侵略者并不甘心, 执意扩大事态。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计划正在伦敦酝酿形成。
1839 年 8 月初,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在英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此时,英国国内舆论反对鸦片贸易的呼声尚高,不少人指责贩卖鸦片是可耻行为。剑桥大学三位一体学院布道士地尔洼(A·S·Thelwall)著《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一书,批评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耻辱,要求国会公开调查。上下议院中的有识之士还上书“请国王将鸦片贸易停止”。①然而, 英国的鸦片商人及与鸦片贸易有关的社会集团不顾公众舆论的反对,发出狂热的对华战争叫嚣。英国的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地商会歇斯底里地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① 在英—印—中三角贸易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英国纺织工业资本家集团,也在积极煽动对华开战。英国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制造家商人 39 家联合致函外交大臣巴麦尊,百般攻击中国禁烟是“侵略行为”,要求英国政府立即对中国采取“迅速的、强有力的、明确的对策”,要“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②伦敦 98 家商人也上书英国政府,要求早日决定政策,“若加拖延,深恐这项贸易落于别国商人之手”。③他们还要求巴麦尊接见,面陈发动对华战争的必要性。直接抗拒中国禁烟的义律也向英国政府提交了关于中国禁烟的正式报告。这份报告不惜歪曲事情的真象,公然诬蔑中国的禁烟运动是“侵犯”英国的生命财产,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实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④巴麦尊看到义律报告后立即表示,对付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⑤
1839 年 10 月 1 日,英国政府在一片对华开战的鼓噪声中召开内阁会议, 讨论侵略中国的问题。外交大臣巴麦尊、陆军大臣麦考莱都持强硬立场,主张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内阁会议经过讨论作出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并训令印度总督对于我们兵船司令所采取的任何必要行动予以合
① 《澳门月报》,《鸦片战争》,第 2 册,第 535 页。
①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 2 册,第 661 页。
②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 2 册,第 634、636 页。
③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 2 册,第 634、636 页。
④ 《义律致巴麦尊》,《近代史资料》1958 年第 4 期,第 17 页。
⑤ 引自丁名楠等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 1 卷,第 38 页。
作”。⑥1840 年 2 月,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分别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George Elliot,1784—1863)出身英国贵族,义律的堂兄。早年入海军服役,升为军官。1834 年任海军部秘书、海军委员会委员,1837 年晋升好望角舰队总司令。1840 年 4 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侵华战争的决议案时,懿律已经组织起一支由 16 艘军舰、4 艘武装汽船、28 艘运输船及 540 门大炮和 4000 名士兵组成的所谓“东方远征
军”。同年 6 月,这支远征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侵华战争终于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