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各项内政措施

在永安,太平天国已初步确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模式。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各级政权机构和职官制度日趋完备。

太平天国虽因袭了封建君主政体,天王洪秀全为国家最高领袖,但他只临朝而不理政。天王之下,设有王、侯两等爵位②,可以世袭。各王王府均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尚书。因各王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各王府六部的设置规模及职能差异很大。石达开翼王府六部,各有尚书 1 人;韦昌

辉北王府六部,各有尚书 6 人;而东王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其

它各王均受其节制,因此东王府六部各有尚书 12 人,成为总理天国军政的实际权力机关。各级官员除奏谢恩赏可直达天王外,其它军政要事皆需先由东王裁处,凡认为可议行者,才转奏天王裁可。

太平天国共设有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 12 级职宫。无论是爵位,还是职官,一直是文

武不分,具有明显的军政合一,军政兼理的特点。自军师至将军的 5 级职官,

称为朝内官,为中央政权的官员。地方政权分为省、郡、县 3 级。省级最高官长由王、侯兼任,郡设总制,县设监军,既是地方行政首长,又有武装守土之责,称为守土官,皆由中央政府任命。县以下分设一军至三军不等,每军设有上自军帅,下至两司马的 5 级职官,称为乡官。乡官大多由本地人担任,阶级成分比较复杂。既有地主文人诬为“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的劳动人民及其它下层群众,也有“本地绅民”、“士民”、“绅衿”等地主士绅。

①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 3 册第 203—204 页。

② 1856 年天京变乱后,在王之下改增义、安、福、燕、豫、侯六等爵位。

乡官的主要职责是催征钱粮,供给军需;团集乡兵,协助太平军作战;管理民事,清查户口,维护地方秩序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试图遵循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将太平军的男女别营和圣库制度,全面推行到天京广大居民生活之中,实行类似军事共产主义的社会改革。

首先,太平天国下令废除原有的家庭制度,将全体居民分别男行女行, 编入男馆女馆。除各王之外,其它军民将士,一律暂时停止婚娶,虽原为夫妻,亦不得同居,否则视为“犯天条”,要从严治罪。凡 16 至 50 岁的男子, 皆编入“牌面馆”,承担参军作战及修筑工事等工作。老弱病残者,皆编入“牌尾馆”,由国库供养,从事“扫街、拾字纸、看鱼塘菜园,割菜子蚕豆”

①等工作。将有一技之长的手工业者分类编入诸匠营和百工衙。诸匠营按太平

军军制编组,计有木营、土营、织营、金匠营、镌刻营、金靴营、绣绵营(其中大多为善于女红的女子)等。百工衙包括典炮衙、红粉衙、战船衙、舂人衙、豆腐衙、宰夫衙、织绵衙、缝衣衙、国帽衙、典木衙、油漆衙等约 40 种,涉及军工与民用的各个部门。诸匠营、百工衙是属官营手工业性质,其产品不参加市场交换,而是由国家直接调拨分配,满足对敌作战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其次,太平天国根据“凡物皆天父赐来,不须钱买”,①和“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②的思想,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公营商业。

以上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对维护太平军军纪和提高战斗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长期的农民战争,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诸匠营、百工衙制度集中大量手工业工人从事集体生产,“凡军中所需,咄嗟立办”,③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军的各种军事需要。但就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来看,废除家庭,悖逆人情;取消商业贸易,实行圣库制度,不合现实生活需要;诸匠营、百工衙制度,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导致大批工匠逃亡。所有这一切,都必然要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和造成经济的萧条。东王杨秀清在发布的诰谕中也承认说:“分为男行女行,以杜淫乱之渐,不过暂时分离, 将来罪隶诛锄,仍然完聚。在尔民人,以为荡我家资,离我骨肉,财物为之一空,妻孥忽然尽散,嗟怨之声,至今未息。”①由于广大居民的抵制,太平天国不得不于 1855 年初下令解散女馆,恢复家庭。伴随家庭制度的恢复,个人不许私留资财,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诸匠营、百工衙制度及废止私人商业贸易的政策也逐渐瓦解。后来,为解决物资供应困难,稳定人心,太平天国对私营商业采取了某些保护和奖励措施,使太平天国统治区内出现了“农

① 佚名:《金陵记事》,《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 2 册,第 46 页。

①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第 4 册,第 716 页。

②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 4 册,第 275 页。

③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 4 册,第 117 页。

① 《杨秀清诰谕天京人民》,《太平天国史料》,第 134 页。

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②的兴盛情形。

太平天国还猛烈冲击了封建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权威。太平天国起义前, 洪秀全等从独尊真神皇上帝,反对其它一切偶象的宗教立场出发,曾弃去了私塾中的孔子牌位。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又无不将孔庙及其他各种庙宇一起捣毁。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书的冲击愈加猛烈。天京的孔庙被拆毁,孔子牌位被劈坏后抛入马粪堆中,江宁的“学宫”被改为“宰夫衙”,“以壁水圜桥之地,为椎牛屠狗之场”。③同时,复明令规定: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④时人记载当时天京城内搜禁“妖书”情形时说:“搜得藏书论担挑, 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⑤太平天国在天京还成立了删书衙,依据拜上帝的思想原则删改图书典籍,尤其是那些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者”,统统予以删除。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书的冲击和否定,客观上有助于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即孔孟之道的传统权威,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太平天国对儒家典籍的焚禁、删改,只是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它对封建孔孟之道的冲击只是表象的,没有也不可能对儒家的思想体系进行实质性的批判和作科学的扬弃。所以,不久太平天国又明确宣布:“孔孟非妖书”。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等级思想、天命论等,都被当做“天情道理”保留了下来。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建立起正式的考试制度。考试分为县试、省试, 京试(天试)3 级,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秀才、举人、进士。京试一甲的前 3 名也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废除了门第出身等种种封建限制,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①体现了平等精神。考试试题不是出自儒家的《四书》、《五经》,而是出自太平天国自己刊印的文献,如《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天命诏旨书》等。自天历癸好三年(1853 年)至壬戌十年(1860 年),共开十科。每试取中名额较多,以便争取知识分子,同时也适应了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太平天国在起义之初,根据“男呼兄弟,女呼姊妹,不别尊卑,不分贵贱”②的朴素平等思想,允许女子同男子一样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参军参政。太平天国设有女官和女军。《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男女在经济上是平等的。同时,严禁封建买卖婚姻,“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对结婚男女发给结婚证书——“合挥”,认为“一夫一妇,理所宜然”。此外还废除娼妓、纳妾、买卖奴婢、缠足等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封建陋习。太平天国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使妇女在某些方面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因此,妇女在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引人注目的积极作用。但是就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整体来看,并未摆脱传统封建思想和封建夫权的影响。尤其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仍沿袭着历代封建帝王的嫔妃制度,实行着一夫多妻制。

② 李汝昭:《镜山野史》,《太平天国》,第 3 册,第 10 页。

③ 张德坚:《贼情汇纂》,卷 12,《太平天国》,第 3 册,第 327 页。

④ 黄再兴:《诏书盖玺颁行论》,《太平天国》,第 1 册,第 313 页。

⑤ 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太平天国》,第 4 册,第 735 页。

①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第 4 册,第 721 页。

② 王永年:《紫苹馆诗钞》,《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 6 册,第 393 页。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对广大太平军将士、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和宗教思想教育。太平军每到一处,必“搭高台于旷野,⋯⋯屡讲道理示人”。《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听讲道理”。借助群众集会和用讲道理的方式,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政治与宗教思想教育,是太平天国的一种创造。在天京,太平天国还开办有育才院,设育才官,教育官员及将士的子女。所用教材,为太平天国自己编印的《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天命诏旨书》以及《御制千字诏》、《三字经》、《幼学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