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要逐步改变旧制度,它必然侵犯到与这个制度密切联系的那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因此它一开始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抵制和反对,而洋务派在短暂地观望之后,也站到反对派的立场上去。

变法开始后,住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就着手部署,极力控制局势。6 月15 日即“定国是诏”发布后第四天,慈禧迫令光绪一天中连下三道上谕:第一、免去翁同龢的军机大臣及其他一切职务,驱逐回籍。这是为了孤立光绪。第二、新授任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慈禧太后前谢恩。按例,太后归政以后就不再接见官员,此举打破了成例,是为了防止光绪破格任用新人。第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不久实授),统领北洋三军,即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这样,精锐的北洋三军就牢牢地掌握在顽固派手中。

从 6 月 16 日到 24 日,慈禧又迫令光绪任命崇礼为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乌枪营,刚毅掌管键锐营,从而使顽固派完全控制了京城防卫。此后慈禧静观事态发展,伺机而动。

到 8 月,变法触及到官制改革,直接危及到一部分当权者的现实利益,

新旧党争迅速加剧。特别是 9 月初王照事件之后,由于光绪一怒之下将礼部尚书和侍郎共六人全部罢免,使顽固派震恐异常,人人自危,此后新旧党争已表面化。内务府总管大臣立山率领内务府官员数十人以及太监李莲英等, 环跪在慈禧太后面前,痛哭流涕,请求太后废掉光绪,重新训政,太后笑而不答。

  1. 月 24 日,光绪谕知将在 10 月(阴历九月)间与太后一起到天津阅兵。此后风传在天津阅兵时将废掉光绪。维新派不辨真伪,非常紧张,几经筹商, 决定建议光绪皇帝亲自掌握军权,以防不测。9 月初,康有为上密折,“请仿日本参谋本部,选天下虎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于左右,上亲擐甲胃而统之”。究竟谁是“虎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呢?康有为分折了几个握有重兵的将领之后,认为袁世凯最合适,因为袁世凯“夙驻高丽,知外国事,讲变法,昔

① 罗振玉:《贞松老人遗稿》,《戊戌变法》,第 4 册,第 249 页。

与同办强学会”。①于是,他一面请徐致靖奏保袁世凯,一面亲自上密折,“请抚袁以备不测”①。光绪心领神会,于 9 月 12 日传谕袁世凯觐见。16 日召见袁世凯,赏候补侍郎,责成专讲练兵事务,并随时具奏应办事宜。此举引起后党惊惧,荣禄立即调动军队,以防他变。他造作谣言,说英国和俄国将在中国海开战,所以调聂士成军驻天津,董福祥军进北京,命令袁世凯迅速回防。京津一带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8 日,林旭交给康有为两道光绪从颐和园发出的密诏,一道是 15 日交

给杨锐带出的,一道是 17 日交给林旭带出的。前一道是写给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的,内容是说他已感到皇位要保不住了,要求杨锐等迅速筹商一个既可以使旧法“渐变”,又不违背太后“圣意”的两全之策。后一道是写给康有为的,内容是叫康有为迅速到上海去督办《时务报》,暂避风头。康有为接到密诏后,急忙找谭嗣同、梁启超、康广仁等商议,一时束手无策, 最后决定铤而走险,由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要他举兵勤王。当晚,谭嗣同秘密到京郊法华寺去见袁世凯,要他亲自率领敢死将士数百名,拥光绪皇帝登上午门,杀荣禄,除旧党。袁世凯慷慨表示誓死效忠皇上,但又表示立即举兵勤王有困难,他说:“杀荣禄乃一狗耳,然吾营官皆旧人,枪弹火药皆在荣禄处,且小站去京二百余里,隔于铁路,虑不达事泄。若天津阅兵时, 上驰入吾营,则可以上命诛贼臣矣。”②谭嗣同无奈,只好同意等到天津阅兵时再作计议。

20 日,袁世凯向皇帝辞行,然后乘火车回天津,立刻向荣禄告密,荣禄大惊,急商对策。这时恰好叶祖圭等人也来到荣禄处,打断了他俩的谈话, 不得已,只好约定第二天再谈。第二天,荣禄和袁世凯继续商议,两人感到事情涉及到皇上很不好办,准备再找几个亲信计议。傍晚,御史杨崇伊从北京赶来,报告太后已于当日宣布垂帘训政了。

原来,18 日那天,杨崇伊写了一道请太后“即日训政”的密折,请庆亲王奕劻呈给慈禧太后。密折不长,却足以打动太后。密折攻击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等“煽动天下士心”,“不知何缘,引入内廷”;攻击光绪皇帝“两月以来,变更成法,斥逐老成,藉口言路之开,以位置党羽”。①“引入内廷”,是清朝制度所不允许的,尤其为太后所忌讳;“斥逐老成”,就是排斥后党,“位置党羽”,就是加强帝党,这在本质上是向太后夺权,自然不为太后所容。密折还煽惑说光绪将任用伊藤博文:“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 这种说法虽不符合事实,却也事出有因。当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正来中国访问。据报导,在他到达北京前后,“京朝大小官奏请皇上留伊藤在北京为顾问官,⋯⋯持此议者甚多。”②慈禧太后并不很担心维新派上书言事,却害怕他们掌握武装,更怕他们与外国势力勾结起来。而光绪皇帝将于 20 日会见伊藤博文,袁世凯也将于同日陛辞出京。慈禧对此不能不严加防范,并决定乘时政变。

① 《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第 4 册,第 159 页。

① 《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第 4 册,第 160、161 页。

② 《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第 4 册,第 160、161 页。

①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杨崇伊折》,《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 461 页。

② 《伊藤至北京情形》,《国闻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

在接到密折的第二天即 9 月 19 日,慈禧带领随从,匆忙从颐和园赶回皇宫,严密控制光绪。20 日光绪会见伊藤博文和召见袁世凯时,已在太后的监视之下。21 日,慈禧将光绪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并以光绪的名义发布诏书, “吁请太后训政”,又密令捕拿康有为和他的弟弟康广仁。秘密逮捕令未列谭嗣同的名字,说明在政变时慈禧还没有从荣禄和袁世凯那里得到关于维新派密谋的奏报,有关奏报是此后才得到的。24 日,清廷谕令捕拿谭嗣同、林旭等。28 日,处决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29 日, 宣布康有为、谭嗣同等“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的罪状。此后,大部分新政被推翻,被裁撤的衙门又恢复了,八股取士也恢复了,但也保留了一部分新政,申谕“通商、惠工、重农、育才以及修武备、浚利源、实系有关国计民生者,即当切实次第举行”①,京师大学堂继续筹办。

在 9 月 21 日政变那天,康有为正在从天津开往上海的一艘英国轮船上, 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他逃到香港。梁启超在日本使馆人员的帮助下,从天津乘船逃到日本。谭嗣同拒绝出逃,他向友人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②临刑时,他从容吟诵一首绝命辞:“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③为变法英勇献身。

从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开始,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

布训政,变法共进行了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