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日军的野蛮进攻和清军的败绩

中日两国宣战后,日本的战略计划是:首先在陆路击败驻朝清军,在海路以联合舰队击败北洋舰队,夺取制海权,然后主力军队在山海关登陆,会同自辽东南下的日军与清军进行直隶平原大决战。清政府的战略总方针是: “海守陆攻”。在海路,由北洋舰队集结于旅顺或威海卫,“做猛虎在山之势”,使日舰“不敢轻与争锋”,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在陆路,“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①将陆路战斗限制于朝鲜境内。由于卫汝贵等四支援军行动迟缓,8 月上旬才陆续抵达平壤。此时,驻平壤的各路清军计有 2 万余人,李鸿章命谎报战功的叶志超任诸军统帅,各军将领均不服。叶志超既不主动南攻汉城,又不择险据守平壤,而是将军队收缩于平壤城内外,坐待日军来攻,致使日军很快完成了对平壤的战略包围。

9 月 14 日,陆军大将山县有朋指挥日军兵分四路会攻平壤,清军与日军在城外展开激战。叶志超认为平壤“万守不住”,主张弃城而逃,遭到左宝贵等的反对。15 日清晨,数万名日军发起总攻,清军奋起抵抗,城北牡丹台、玄武门一带的战斗尤为激烈。左宝贵指挥清军“力御之,倭人死伤无数,仍猛进”。①左宝贵见情形紧急,亲自登城开炮轰击日军,不幸中炮牺牲,玄武门失守。叶志超命人树起白旗,率先遁逃,狂奔 500 里,渡过鸭绿江,退入中国境内。

平壤战役的第二天,即 9 月 16 日,北洋舰队护送轮船招商局的“新裕”、“图南”等五艘轮船载运清军由大连来到大东沟登陆,准备增援平壤。次日返航,将近中午时分,突遇日本联合舰队阻截。提督丁汝昌命各舰准备迎战。日联合舰队以机动性很强的“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4 舰为第一游击队,“松岛”、“千代田”等本舰队紧跟其后,成一字长蛇阵

① 《中日战争》,第 3 册,第 17 页。

① 《中日战争》,第 1 册,第 22、67 页。

扑来。北洋舰队以主力铁甲巨舰“定远”、“镇远”居中正面迎敌,其它舰只分列于侧后翼,均以舰首临敌,力图发挥“镇远”和“定远”装甲防护性强和舰首重炮火力猛的长处。日舰队则利用其舰只航速快,速射炮多的优势, 绕攻北洋舰队的侧后翼。12 时 50 分左右,当双方舰队相距 5000 米时,“定远”管带刘步蟾首先命令发主炮攻击,其它各舰亦相继开炮,但均未击中目标。双方相距 3000 米时,日第一游击队已绕至北洋舰队的右后翼,战斗力较差的“扬威”和“超勇”相继中敌弹起火。“超勇”很快沉没,“扬威”退出战斗后搁浅沉毁。此时,日舰本队亦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火。提督丁汝昌因“定远”号飞桥被震塌摔伤,但他仍裹伤坐于甲板上鼓舞士气。右翼总兵、“定远”管带刘步蟾代其指挥督战。不久,日第一游击队与日舰本队形成对北洋舰队的夹击之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

势。当日舰严重威胁主力舰“定远”时,“致远”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①迎战日舰。鏖战多时,弹药将尽,船舰受创,恰与猖獗异常的“吉野”相遇。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下令鼓轮怒驶,猛撞“吉野”,欲与同归于尽、不幸中鱼雷沉没。全舰官兵 250 余人除少数获救外,其余皆壮烈殉国。“经远”号受到 4 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毫无惧色,在管带林永升指挥下“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②在军舰被鱼雷击中即将沉没之时,官兵仍继续开炮战斗。激战中, 日旗舰“松岛”号中“镇远”舰所发巨弹,“霹雳一声,船舳倾斜了五度,” 死伤日军 100 余人,“血流满船”,③日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被迫改用“桥立” 号为旗舰。“吉

邓世昌

野”号受重创,几乎丧失战斗力。“西京丸”也因受重创而退出战列。下午5 时许,北洋舰队的“靖远”、“来远”经抢修后重新投入战斗,泊于大东沟港内的“镇中”、“镇南”等炮艇亦来助战。伊东祐亨恐遭北洋舰队鱼雷袭击,于 5 时 40 分下令各舰撤出战斗,向东南遁去。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亦收队返回旅顺。

黄海海战历时 5 个多小时,日舰 5 艘受重创,伤亡 600 余人。北洋舰队

5 艘军舰沉毁,伤亡近千人,损失略大于日方。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从令海战,”更不愿“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①因而命令北洋海军聚泊于威海卫军港,实行所谓“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使日本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在黄海大战中,直冲敌舰的中国致远舰

黄海海战后,日本决定首先攻占辽东半岛,然后南下直隶平原与清军决战,迫使清政府就范。而清政府则被迫放弃“海守陆攻”的战略方针,实行“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的全面防御方

① 《中日战争》,第 3 册,第 134 页。

② 《中日战争》,第 1 册,第 168、241 页。

③ 《中日战争》,第 1 册,第 168、241 页。

① 《中日战争》,第 3 册,第 112、113 页。

针,调集宋庆、聂士成等部清军共计 20 000 余人布防鸭绿江沿线,防止战

火烧至中国本土。10 月下旬,山县有朋指挥日第一军 25 000 余人集结于朝鲜义州。10 月 24 日,日军一个支队偷渡鸭绿江成功,清副都统倭恒额部惊惶败退。另一路日军则在义州附近乘夜架设浮桥,25 日凌晨强渡过江。由于清军未在纵深地区配置必要的梯队力量,防线很快被突破,九连城、安东、海城等相继失陷,日军进逼辽阳。

在日第一军偷渡鸭绿江的同一天,即 10 月 24 日,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

司令官的第二军由 14 艘日舰护航,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搬运炮马辎重长达 12 天之久,驻该地的清军竟未加阻拦。11 月初,日军南犯金州。大连守将徐邦道认为,金州为大连、旅顺后路咽喉,金州若失,旅顺难守,自告奋勇率军增援金州,并请另一清军将领赵怀业分兵前往。赵怀业声称:“我奉中堂(李鸿章)令守炮台,不与后路战事”,仅派出 300 人前往。11 月 5 日,徐邦道部与日军激战于金州附近,终因寡不敌众,后援不济,退守旅顺。赵怀业不战弃守大连,大小炮 120 余门、炮弹 246 万余发及大批军用物资, 全部落入敌手。11 月 17 日,日军进攻旅顺。前敌指挥龚照玙于金州失守前乘鱼雷艇逃往天津,驻旅顺各军互不相属,公推姜桂题为临时指挥。但姜桂题“庸才无能为,诸将互观望,”①只有徐邦道部奋勇迎敌,在土城子一带重创日军,但孤立无援,终至败退。22 日,旅顺失守。日军进入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历时四天。我国同胞遇害者达 2 万多人,全城幸存者

仅 36 人。他们的脸上被刺有免杀记号,是日军留作专司掩埋尸体的。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性。西方的报刊谴责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旅顺失守后,清政府一面派遣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一面加强山海关至天津一线的防御。鉴于淮军屡屡败北,清政府于 1894 年 12 月起用湘军首领、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率湘军驻防山海关内外;命原湖南巡抚吴大澄、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分驻田庄台和营口;又调湘军旧将魏光焘、李光久等率军出关作战。山海关内外共集结了兵力 60000 之众,力图阻止日军入关。而布署于山东半岛沿海地

区的兵力相对薄弱,仅有 17 000 余人。

与此同时,日军则将进攻的重点转向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端北侧,港湾南北两岸设有十余座炮台。港口有刘公岛、日岛、黄岛横列湾内,岛上还设有炮台多座,正面防御强固。

1895 年 1 月 20 日,2 万余名日军在 25 艘军舰和 16 艘鱼雷艇掩护下,在山东半岛荣成县成山头登陆,由陆路向西绕攻威海卫。清军孙万龄等部末能阻止日军进攻,威海卫后防要地尽失。由是,日军得以海陆配合,用大炮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

当时北洋舰队尚有 2 艘铁甲舰、5 艘巡洋舰、6 艘炮艇、12 艘鱼雷艇, 仍可出海与日本舰队一搏。但是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遵从李鸿章“保船制敌” 的指示,坐困湾内不肯出战。自 1 月 30 日至 2 月 11 日,北洋舰队官兵击退

了日军八次进攻,击伤日舰 2 艘,击沉日鱼雷艇 5 艘。北洋舰队“定远”号中鱼雷搁浅,“平远”、“靖远”等舰受重创,形势危急。北洋舰队内的洋

① 姚锡光:《东方兵事记略》,《中日战争》,第 1 册,第 37、39 页。

员马格禄、浩威及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炳昶等煽动部分士兵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命各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但无人执行。2 月 11 日,丁汝昌得到密报,知陆路援军已绝,遂召开会议,令各舰拼死突围,洋员与部分贪生怕死将领又以自动散会相抵制。丁汝昌见大势已去,当日自杀殉国。在此之前,“定远”管带刘步蟾在命人炸沉已受重创的“定远”舰后以手枪自杀。北洋舰队内的洋员及部分将领盗用丁汝昌名义起草降书,12 日由“广丙”管带程璧光乘“镇北”炮艇向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乞降,并签订降约 11

条,将“镇远”、“济远”等 10 艘舰艇及刘公岛上全部军用设施和物资拱手交给了日本。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4 年底,由于日军的战略重点和主力转向山东半岛,在辽东半岛一直采取守势的清军曾数次乘机反攻海城,力图“一举攻拔,再向南路与宋庆会合,节节扫荡”,①规复辽东半岛。但终未得手。1895 年初,日军既陷威海卫,遂将战略重点再度转向辽东半岛。

2 月底,盘踞海城、盖平、岫岩等地的日军发动反攻。3 月 4 日,日军分三路围攻牛庄,守将魏光焘,李光久等先后弃军而逃。广大清军官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相持竟日,伤亡近 2000 人,次日牛庄失守。驻守田庄台的吴大澄闻讯大骇,星夜遁逃。驻守营口的宋庆,恐退路被日军切断,率 3 万大军渡过辽河,退守田庄台。3 月 7 日,日军轻取营口。

3 月 9 日,日军分路会攻田庄台,清军溃败,宋庆率残部退至锦州附近的石山。至此,辽东半岛全部沦陷。

日军侵入辽东地区后,当地广大农民、猎户、矿工、士绅等纷纷组织团练,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金州青年农民陈宝财组织起“金枪帮”,在金州城东落凤沟设伏击杀日军十余人。日军占领安东、凤凰城后,东边道人民组织了十个民团,每团约一、二千人。团民纷纷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②还有一少年,假扮为乞丐,潜入日本军营,将毒药放入水缸之中,毒死许多日军。这一少年被俘就义前慷慨陈词: “余为国杀敌,早拼一死。所恨者,药屑犹存,未尽杀汝等耳。”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充分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