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俄国侵略新疆

与东南沿海和西南边疆的危机相较,其时我国新疆地区遭受俄国等外来势力的侵略,曾出现了更加复杂和严重的局面。

1864 年,新疆各族人民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纷纷发动反清起事, 先后建立起几个互不相属的封建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均为当地宗教和民族上层分子所掌握,彼此间互相攻伐,煽动民族仇杀,新疆处于纷争不已的战乱之中。

1864 年 8 月,柯尔克孜族人思的克虽夺取喀什噶尔的回城疏附,但汉城疏勒却久攻不下,于是派回族封建主金相印赴中亚的浩罕国(现在乌孜别克共和国境内)“请援”。浩罕统治者派帕夏(陆军司令)阿古柏于 1865 年初率军侵占喀什噶尔,驱逐了思的克。此后两年间,阿古柏又先后攻占南疆各城,吞并了其它几个割据政权。1867 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国,即喀什噶尔、莎车、和田、库车、叶尔羌、阿克苏、吐鲁番),自称“毕条勒特汗”(意为“幸运者”)。1870 年,又将侵略势力

② 《清季外交史料》光绪朝,卷 73,第 5 页。

① 《清季筹藏奏牍·文硕奏牍》,卷 7,第 25 页—26 页。

扩张到北疆,相继侵占吐鲁番盆地和乌鲁木齐等地。阿古柏以外族入侵新疆, 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野蛮的压迫与统治,给新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当时正在中亚进行激烈争夺的英国和沙俄,都试图通过支持阿古柏政权,染指中国新疆地区。1868 年,英印政府派遣富商罗伯特·沙敖访问喀什噶尔,将英国的商品、军火等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1870 年,又派以道格拉斯·弗赛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赴喀什噶尔与阿古柏政权勾结。阿古柏也于 1869 年和 1871 年两次遣使印度,带去他给英国女王和英印总督的亲笔信。沙俄一直致力于在中亚的扩张,1865 年攻占浩罕国重镇塔什干,不久迫

其臣服。1866 年,沙俄与阿古柏达成协议:双方互不干涉对方行动;互给对方以入境追捕逃犯的权利等。1872 年 6 月,沙俄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与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即“俄阿条约”),规定:沙俄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首领;阿古柏则同意沙俄在南疆设立商馆和商务专员;俄货只纳百分之二点五的关税;允许俄商队经南疆至邻国等。随后,阿古柏派他的外甥赴俄访问,受到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极其殷勤的,像接待王侯那样的待遇”①。此后,俄国的商品、武器等大量涌入南疆。英国不愿意看到俄国势力深入南疆,先是煽惑阿古柏臣属于自己的附庸土耳其,接着又于 1873 年秋冬之际任

命弗赛斯为全权使节,率领由 300 人组成的特派使团到达喀什噶尔,带去英

国女王给阿古柏的亲笔信及英印总督赠送的大批枪枝弹药。翌年 2 月,双方签订了“通商条约”(即“英阿条约”)12 条,其主要内容是:英国正式承认阿古柏为“艾米尔”;阿古柏同意英国在南疆驻使、通商、设立领事;英货只纳百分之二点五的关税;英国人可在南疆买卖或租用土地、房屋及货仓等。

俄英两国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支持其抗拒清军收复新疆,分裂中国, 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在此期间,沙俄还借口安定边境秩序,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

伊犁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清政府伊犁将军的驻地和新疆的军政中心。1864 年沙俄强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 44 万平方公里领土后, 一直觊觎着伊犁和整个新疆地区。阿古柏侵犯北疆时,沙俄唯恐阿古柏攻占伊犁,于 1870 年 8 月出兵强占了新疆通往伊犁的咽喉要道穆扎尔特山。1871

年 5 月,沙俄军队分兵两路进犯伊犁,遭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英勇抗击,俄军经过两个月的苦战,才占领了伊犁。其后,俄军又四出侵扰,企图将天山北路全部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沙俄侵占伊犁后,非法设官分治,对当地各族人民横征暴敛,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各族人民纷起反抗,或逃至内地,请求清政府出兵“速为救援”。 1872 年 5 月,署伊犁将军荣全受命与俄方会商接收伊犁事宜。沙俄不但

绝口不谈归还伊犁问题,反而节外生枝,提出诸如重新划定中俄边界;允许俄国在新疆全境通商;赔偿俄国损失等一系列无理要求。荣全与沙俄多次谈判均不得要领,空手而归。他向清政府报告说:沙俄的真正目的“不止在要求重币,亦不仅窃踞伊犁,将尽新疆之地皆为己有而后已”。①

此后不久,日本侵占了台湾。面对西北和东南地区同时并起的严重边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所谓“海防”与“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等

① 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第 194 页。

①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 89,第 9 页。

认为,东南海防重于西北塞防,断言“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且新疆地区北、西、南三面为列强环伺,“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②既然中国兵单饷匮,“海防西征,力难兼顾”,

③所以应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④陕甘总督左宗棠等则认为,海防

与塞防并重,“但使俄人不得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至构衅于东南”。若为节饷而停兵,如同“自撤藩篱”,“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⑤力主以刚刚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的得胜之师,锐意西进,驱逐阿古柏,规复新疆。

海防与塞防之争,虽反映出淮系与湘系集团间的派系之争,但左宗棠等的主张同时又具有平叛和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领土统一的进步意义,因而得到国内爱国人士的广泛支持。清廷权衡利弊后,于 1875 年 4 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准备武力收复新疆。

1876 年 3 月,左宗棠移驻肃州(今酒泉),督率 220 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势,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指挥清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北疆大部分地区。在此期间, 英国始则反对清军进军新疆,继则诱迫清廷承认阿古柏政权为“属国”,对中国“只隶版图,不必朝贡”,企图牺牲中国南疆主权,维护阿古柏政权。沙俄则接连派出以普尔热瓦尔斯基为首的“考察队”和以库罗巴特金为首的“特别代表团”到达南疆,诱逼阿古柏与之签订所谓“俄阿边界条约”,企图以边界的“既成事实”,割占中国新疆西南部的大片领土。清军的迅速进军,粉碎了英、俄的种种阴谋。

1877 年春,清军向新疆推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连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等城,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阿古柏退守库尔勒,不久兵败自杀。他的儿子伯克胡里自立为“汗”,企图继续顽抗。12 月 18 日, 清军攻克喀什噶尔,伯克胡里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 年 1 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沙俄强占伊犁时,认定清政府绝对无力进军新疆,驱逐阿古柏势力,所以曾虚伪地向清政府表示:俄军占领伊犁,“只以中国回乱未靖,代为收复, 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当即交还”。

①清军消灭了阿古柏政权后,清政府任命吏部左侍郎崇厚为头等钦差大臣,赴

彼得堡与俄国谈判交收伊犁事宜。

中俄谈判历时 9 个月,昏聩无能的崇厚在沙俄的威逼愚弄下,于 1879

年 10 月 2 日,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与沙俄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又称《交收伊犁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归还伊犁九城一带地方,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修改塔尔巴哈台附近的中俄边界;中国向沙俄偿付“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00 万卢布

(约合白银 280 万两);俄商在新疆、蒙古全境贸易免税;增辟从俄国经兰州、西安至汉口和经归化(呼和浩特)、张家口至天津的两条陆路商道;俄

②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 24,第 19 页。

③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 24,第 19 页。

④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 16,第 17 页。

⑤ 《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 46,第 36 页。

① 《新疆图志·交涉志 2》,第 2 页。

国可在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科布多、马里亚苏台七处增设领事等。中国付出了极大的领土、商贸代价,收回的却是处于沙俄北、西、南三面包围,“弹丸孤注,控守弥难”的伊犁九城。

签订《交收伊犁条约》的消息传来,举国大哗,“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①恭亲王奕、陕甘总督左宗棠及清流派官员等纷纷上奏要求改约。左宗棠提出“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② 的对俄总方针。1880 年初,清政府以崇厚所订条约“多有违训越权之处”, “窒碍难行”为由,拒绝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交刑部议罪,定为“斩监候”。同时,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

沙俄恼怒异常,一面抗议清政府严惩崇厚,一面在伊犁地区大量集结军队,调集舰队游弋中国海面,对清廷虚声恫吓。左宗棠认为,“俄事非决战不可”,于 1880 年 5 月移营哈密,积极备战。

清廷为避免战争,同时迫于英、德、美、法等国公使“调停”的压力, 遂于 1880 年 6 月赦免了崇厚,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赴俄谈判改约及收复伊犁问题。

1880 年 8 月,曾纪泽抵达彼得堡。他深知此次谈判改约无异于“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任重道远。果然,在谈判中,沙俄代表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态度蛮横,声称原约“只候照行,无可商议”。同时,沙俄继续陈兵伊犁, 增调兵舰到中国海面进行军事讹诈。曾纪泽为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根据与总理衙门商订的力争收回伊犁全境,酌允通商,增加赔款的既定方针,与俄方据理力争。沙俄提出中国当割让西北边界或沿海某地作为交还伊犁地区的“补偿”,曾纪泽明确拒绝说:“中国土地,断无再让之事”。①面对沙俄“若再延迟,不如打仗”的战争讹诈,曾纪泽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如若开仗,“胜负难知,中国获胜,则俄国亦须偿我兵费”。经过半年的反复交涉,中俄双方于 1881 年 2 月 24 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时称《改订条约》,因签订于彼得堡,故又称《圣彼得堡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但沙俄以安置“入俄籍而弃田地之民”为借口,仍割占了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中国偿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费 900 万卢布(约合白银 509 万两);俄国在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在蒙古贸易全部免税;俄国可在嘉峪关、吐鲁番两地增设领事馆;重新勘定中俄边界的“不妥之处”,按俄国“现管之界”勘定边界,安设界牌等。此后,沙俄利用这一条款,又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中俄《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勘界议定书。通过“勘界”,沙俄又割占中国斋桑泊以东,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东南等地区共约 7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俄伊犁条约》与《里瓦几亚条约》相比,中国在界务、商务方面虽收回了部分主权,“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②但它仍是沙俄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的产物,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 《清季外交史料》,光绪朝,卷 16,第 27 页;卷 18,第 10 页;卷 19,第 3 页。

② 《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 55,第 38 页。

① 《奉使俄罗斯日记》,120 页。

② 查·耶拉维奇、巴·耶拉维奇合编:《俄国在东方》,第 138 页。

1884 年 11 月,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建立行省,以乌鲁木齐为首府,任命参与收复新疆的湘军将领刘锦棠为巡抚。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西北边疆的巩固和建设,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

沙俄对华扩张领土的野心永无止境。1884 年,它通过迫使清政府订立《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已经割占中国帕米尔的西北地区,但仍不满足。1891 年 7 月,俄军马、步、炮兵 300 余人侵入我国帕米尔地区,非法树立木杆, 张贴布告,宣称当地居民“今已属俄国百姓”。清政府为此通过驻俄公使许景澄向沙俄提出抗议。沙俄政府虽口头上承认“此番俄武员带兵竟到中国境内,是其错处”,①但实际上仍于 1892 年 1 月和 4 月两次在彼得堡召开研究

武装占领帕米尔问题的特别会议。 1892 年 6 月,俄军上校约诺夫指挥 1000 余名士兵入侵帕米尔,占领了郎库里、苏满塔什、阿尔楚尔等地,拆毁中国边防卡伦。中俄军队沿萨雷阔勒岭一线对峙。

清政府多次向沙俄提出抗议,要求其立即撤兵。沙俄不但拒不撤兵,反而提出中俄须“以山中水分流处”(即萨雷阔勒岭)为边界的无理要求。其后,清政府驻俄公使许景澄、驻法参赞庆常,又先后与沙俄代表谈判。沙俄代表蛮横无理地要求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中有关中国边界自乌孜别里山口“一直往南”的规定,改为“先往东,再往南”,并诡辩说:“所谓南者,左右均可,非必一直前往,不能挪动”。甚至大耍无赖,说什么帕米尔“荒寒不毛,无关险要,”实为无用之地,中国“何必如此坚持?”

由于沙俄毫无诚意,中俄谈判历时一年半而无任何结果。1894 年 4 月, 清政府被迫同意了沙俄关于在帕米尔问题最后解决之前,中俄双方军队保持各自所在位置,互不进兵的建议。但清政府作了明确的保留,严正声明:“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对于目前由中国军队所占领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权利,它认为应保持此项以 1884 年界约为根据的权利,直到达成一个满意的谅解为止”。①从此以后,中俄双方再未就帕米尔问题进行过谈判, 沙俄始终强占着中国萨雷阔勒岭以西的 20000 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间始终存在着帕米尔地区的未定边界问题。

1895 年 3 月,俄、英两国利用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陷于困境,背着中国非法达成瓜分萨雷阔勒岭以西中国帕米尔领土的协议。清政府曾分别照会俄、英两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不承认俄、英有关帕米尔问题的协议, “后日必重申前说”。②

① 《许文肃公遗稿》,卷 6,第 20 页;

① 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件》,(1969 年 10 月 8 日)。

② 《清季外交史料》,光绪朝,卷 113,第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