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化学教科书的编写风格

教科书的编写风格一定程度上跟教科书的职能有关。教科书的编写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风格、版面风格和文字风格三个方面。

  1. 教学设计风格

传统的化学教材,因为认为它的职能只是提供化学教学内容,所以章节体系的安排在大体上做到三序结合之后,对课堂教学过程就不做细致的设计。对于这样的教材,教师要自行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要经过教师的讲授或指导之后才能完全掌握,不便于自学。

现在一些新编的试验教材,为了适应教师水平不高的实际和便于学生自学,寓教法于教材之中,对课文做了较细致的教学设计,设立了观察与思考、问题、讨论、练习、实验和阅读等栏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了较具体的安排。这样的教材教师备课省力,便教易学,学生成绩比起使用传统教材有所提高。

对于这种做法,一些化学课程编制人员和教师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 这样做会妨碍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抑制学生的思维。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 会阻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符合三序结合的精神。因为三序结合的本质就是要求教材的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步,就是寓教法于教材之中。但是教科书的三序结合,不可能做到教材的呈现顺序与班上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项工作应由教师去做,即教师应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教材加以充实、调整、改造,使之成为教学顺序(表现为教案)呈现给学生。也就是说,教科书的教学设计应该比传统形式细致一些,使其更切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设计不能太细,不能代替教师的教案,否则,的确会妨碍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阻抑学生思考问题, 走向预想的反面。

  1. 版面风格

版面由文、图、表构成。由于它们的数量比、相对位置、字型、字号和图表的美观程度等的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版面风格。

版面风格对于教科书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版面设计合理、美观的教科书,会受到师生的喜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版面设计呆板、插图粗糙的教科书,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显然,这将较大地影响教学质量。

我国的化学教科书过去是用小 32 开本排印,平装,单色印刷,插入 1

—2 页彩图。初中正文用小四号字,习题用五号字;高中课文用五号字,概念定义用黑体字。全书以文字为主,图、表为辅,图表用墨线绘制。由于受纸张和印刷水平的限制,一般不印照片。

许多发达国家的化学课本为 16 开本,精装,双色套印(定义概念等重点文字,用另一种颜色排印,以资醒目),有较多的彩图和照片。这些图片设计比较精心,内容信息量大,形式生动活泼、美观。同时在 16 开本的书

边留有较大的旁白,可以灵活地编排一些配合正文的注释性文字和插图,也便于学生写心得、旁批。像这样印刷装帧精美、版面设计考究的教科书,从外观上就能获得读者的喜欢。

教科书印刷装帧、图片表达的美观程度,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教科书必须维持低价。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化学教科书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彩印精装,而是要维持简朴的风格。即使如此,我国化学教科书的版面设计,在不过分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仍可做适当改进。如版本可由小 32 开改为大 32 开或 16 开,图表量要加大。除了实验仪器装置图外,要增加一些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插图。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漫画,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发挥教科书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能。目前我国的部分教科书在版面风格上有了变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已改为 16 开本,印装质量提高了。

  1. 文字风格

统编化学教科书的文字表达十分精炼、严谨,它的定义概念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教科书文字精炼,自然意味着语言的内涵丰富,“潜台词”多, 学生自学一时还不能完全体会,必须经过教师讲解、指导之后才能掌握。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除了教科书编制人员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外,还由于他们认为教科书只是供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学生的自学材料。如果我们把教科书需要讲解的成分减少些,把学生自学的成分增加些(不是完全改成自学教材),势必就得改变它的文字风格,要求行文应更加浅显、通俗, 更加生动活泼些。当然这样一来,语言的容量就要减小,文字量就得加大。近期出版的一些试验教材,篇幅普遍比统编教材大,这是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