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材分析法
所谓教材分析法,是指评价者采取系统的程序,依照选定的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判断其优劣和内在价值的过程。教材分析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教材分析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帮助评价者搜集课程教材在目标、内容、结构、活动等各方面的缺陷与矛盾,发现课程教材各因素(成分) 之间是否协调统一,为课程编制人员及时修正教材提供反馈信息。再则,通过教材分析,能够发现教材内在的教育价值,判断其潜在的优点和弊端,为选择和使用教材提供基础。
进行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分析目的与范围。
在进行教材分析之前,必须明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分析的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项目等。
- 制定分析标准和方案。
教材分析必须要确定某些重要的标准,作为分析的依据。不同的评价者往往依据不同的教材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标准。将这些分析的标准组织起来,就形成分析方案。教材分析最大的困难在于分析标准和方案的确定,这也是教材分析的关键。
- 建立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可以分成段落、章节、单元等项目,评价者必须仔细阅读每一分析单位的内容,然后依照标准进行分析。
- 进行分析记录。
评价者阅读和思考要分析的教材,依照分析方案、标准和单位,将所发现的特征记录下来。
- 资料处理与报告。
资料的处理既要重视定性归纳,也要重视定量分析,将两者结合起来, 揭示课程教材内在的特征价值。分析结果的量化对于像教材内容的范围、分量等项目的分析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课程教材的许多方面,不是量化所能表达的,例如图示与文字的配合,常常不是配合得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如何配合的问题。所以,在对教材分析资料进行处理时,应充分考虑评价的目的和分析项目的性质,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而不宜偏重一方。
教材分析法注重教材内在特征的评价,而忽视教材实施效果的评价。因此教材分析的结果常常被认为是纸上谈兵式的评价,必须获得实验资料的验证才能使人信服。尽管这样,它仍是课程评价不可缺少的方法。评价者实施教材分析时,必须注重分析人员的代表性,谨慎建立分析标准和方案,在处理资料时还应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