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两大课程观的对立与融合

纵观各种课程理论流派,虽然它们主张不同,但就其对课程的某些基本观点来考察,可将它们视为分属于学科中心和经验中心两大课程观。例如, 学科课程理论和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赞科夫发展主义课程理论的一部分观点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观,活动课程理论和后两者的另一部分观点属于经验中心课程观。这两种课程观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对立的,见表 2-1。

表 2 - 1 两大课程观的分歧

概括起来,学科中心课程观的主张属于传统教育或旧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范畴,经验中心课程概括起来,学科中心课程观的主张属于传统教育或旧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范畴,经验中心课程观的主张属于现代教育或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直接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范畴。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考察,两种课程观都具有合理的因素,也都有片面性,在发展中互相取长补短,走向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其实,在课程设计的实践中也早已走向融合。因为无论在大学、中学或小学, 我们从未见过有按照纯粹的学科课程论或活动课程论设计的课程计划,它们总是既有“读书”,又有“活动”。在一门具体的课程中,也总是既有理论

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活动。只不过持学科中心课程观的人过分偏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对“活动”注意不够而已。课程理论研究的趋势表明,两大课程观的融合有两种思路,即课程设计采取组合式和融合式。所谓组合式,就是在学校课程中同时开设学术性课程和经验性课程,并将它们合理地组合。这种方式已为 1992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用)》所采纳。这个计划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学科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在适当年级,因地制宜地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以分科课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以必修课为主,初中阶段适当设置选修课;以按学年、学期安排的课为主,适当设置课时较少的短期课。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具体到一门学科,例如高中化学,其组合方式可以是在开设以双基为主要内容的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是联系生活与社会、扩大实用知识、技能的,也可以是提高学术水平、发展个人特长的。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所谓融合式,是指开发出兼有两大课程长处的新课程,在这种课程中, 两大课程观不是机械地加合,而是有机地融合。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主张采用发现法来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亦即要开发出结构——发现式课程。但是他没有指出在教材中应如何做到结构与发现相融合,并且美国 60 年代在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指导下编制的自然科学课本,如 PSSC 物理、CBA 化学等,也都没有真正做到结构与发现相融合。

迄今为止,国内外一些课程专家仍在寻觅开发融合式课程的途径,但还未见有成功的范例,这可能是因为融合式课程的开发比较困难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