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STS 教育的涵义
在讨论 STS 教育的涵义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育学教授赫德博士认为:“科学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来说明世界,技术则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的愿望”,“科学提供知识, 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技术在科学与社会之间起桥梁作用,并把不同的学科统一起来。”①
菲律宾原数学理科研究所所长赫兰德教授用表格的形式(见表 6-1)简明而全面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②。
① STS 教育研究小组编译:STS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60 页。
② STS 教育研究小组编译:STS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68 页。
表 6 - 1 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几个方面
内容 说明
科学的性质 |
科学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 |
---|---|
技术的性质 |
技术就是用科学及其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社会的性质 科学对技术的作用 |
社会是科学技术发生变革的人类环境新知识的产生促进了技术的变革 |
技术对科学的作用 |
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将限制或促进科学的发展 |
社会对科学的作用科学对社会的作用 社会对技术的作用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
社会通过提供经费等手段影响科学研究的方向 科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影响人们对自身、对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国家及私人的压力可以影响问题解决,从而也影响技术变革的方向 某一部分人掌握的技术对这一部分人生活方式产 生影响 |
下面来讨论 STS 教育的涵义。对于 STS 教育,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的定义,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霍勃洛克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多层次内容和多样做法,现在就为 STS 限定一个统一的定义还为时过早,缺乏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应着重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①。
澳大利亚的 W.霍尔博士认为,对科学的发明或技术上的变革作出社会性的解释,是 STS 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教育内容上应包括某门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①。
美国衣阿华大学科学教育中心的 R.E.亚格尔教授认为,要通过 STS 进行科学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科学修养的个人,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②。
在 1980 年由国际科学联盟委员会(ICSU)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澳大利亚莫尔文专题讨论会上,有人提出应把 STS 看做是“一个对今日学生进行理科教育最合适的方法”。③
La Trobe 大学的 R.T.克罗斯教授认为,澳大利亚的 STS 课程教育的目的,是使理工教育较好地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提供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实例,使学生通过 STS 课程,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认识
① STS 教育研究小组编译:STS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49 页。
① 朱继洲:西方国家兴起 STS 课程教育,外国教育动态,1990 年第 1 期,第 45 页。
② 朱继洲:西方国家兴起 STS 课程教育,外国教育动态,1990 年第 1 期,第 45 页。
③ STS 教育研究小组编译:STS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41 页。
科学知识的性质和局限;获得对与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科学文化重要意义及局限性的理解。④
笔者认为,STS 是指导理科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从前的理科教育, 由于受学科中心论的影响较深,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化学家,不是面对大多数,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升学、应考;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水平,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之后,不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不知道科学技术工作者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不了解科学技术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于不升学继续学习科学的学生没有什么用处。显然,这样的理科教育不符合国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STS 教育思想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是对学科中心论的一种批判,是理科教育的一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