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一)法国入侵前的埃及
1517 年埃及被土耳其人占领,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趋衰落,过去的封建主曼麦鲁克集团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1769 年他们的首领阿里贝伊赶走了土耳其总督。1773 年阿里贝伊被暗杀后,土耳其总督的统治虽然恢复,但他被软禁于撒拉丁堡垒中,有名无实。曼麦鲁克封建主集团的首领们在埃及掌握着实权。
当时,埃及是一个拥有 400 万人口的封建制国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控制在各个封建地主集团手里。其占有形式有三种:奥斯曼素丹占有的土地;专供宗教团体和寺院使用的土地;曼麦鲁克封建主占有的土地, 后一种是主要的。曼麦鲁克封建主既是军人,又是包税人。他们各霸一方(一村或数村),独揽包税权。他们向政府预缴全部或部分“国税”(米里), 代表政府向农民征收“国税”。为酬答他们负责征税,他们被分到一块个人使用的土地(乌西叶)。这块土地归他们终生享用,可以出租。他们还向农民征收“包税余额税”(法伊德),中饱私囊。这些包税人实际成了自己包税领地内所有土地的绝对控制者。
曼麦鲁克军团是埃及的主要军事力量,到 17 世纪,其力量已经超过土耳其驻扎在埃及的奥斯曼近卫军。他们的头目充任开罗和各地的地方长官,包揽了 24 个郡守的职务。曼麦鲁克军团分裂成许多派系,各自为政,割据一方。为争夺开罗和各郡长官的职位,常常互相攻伐,结果造成埃及内战连绵,动乱不已。
埃及农民依附于封建地主。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否则包税人可以强行抓回。他们除交纳“国税”和“余额税”外,还要替包税人服徭役,交“郡县税”和“过路捐”等。所谓“过路捐”,就是近卫军和曼麦鲁克长官的侍从路过某村时,不论人数多少,逗留多久,村民必须摊钱供给他们美餐佳肴。在曼麦鲁克封建主压榨下,埃及农民一贫如洗,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十分落后。
埃及本来有比较发达的工商业,但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以后,实行闭关政策,严禁欧洲商船往来于吉大港和苏伊士城,造成外贸萧条,工商业衰落。手工业者都组织在各类行会之中,如皮箱匠行会、珠宝匠行会、铜匠行会等等。行会有严密的组织和行规。行东叫谢赫,学徒必须满师才能正式入会, 入会仪式叫做“拽孩子”。
到了 18 世纪,埃及的闭关自守局面有所改变。1775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埃及缔结条约,规定苏伊士港向英国商人开放。1785 年,埃及又与法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可是,当埃及对外开放时,它已比欧洲落后了几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