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赫迪大起义

苏丹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南部居民大多数是苏丹黑人。1819~1821 年穆罕默德·阿里征服了苏丹的大部分,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实际上归埃及贵族统治。1824 年埃及建立喀土穆城,设总督府于此,作为统治苏丹的中枢。苏丹被分为若干省,省长大都由埃及人担任。埃及统治阶级在苏丹夺取土地,使苏丹农民沦为农奴,残酷剥削他们。他们向苏丹人民征收土地税、牲畜税、水车税。税目繁多,税额繁重,仅 1873 年一年就从苏丹人民身上搜括了 100 万英镑。出口贸易由政府垄断,输出象牙、黄金和奴隶。为了提供更多的出口产品,还引进了棉花、靛蓝植物等作物。

埃及接受《英土商约》以后,欧洲列强,特别是英国把魔爪伸进了苏丹。法国、英国先后在喀土穆设立了领事馆。基督教传教士在喀土穆和其他地方建立教堂,传播“福音”。欧洲各国的商人开设各种贸易公司,垄断棉花、阿拉伯树胶、象牙、鸵鸟毛贸易。

英国力图借助埃及的力量控制苏丹,进而向非洲腹地渗透。1869 年,一支打着埃及旗号,由埃及政府出资,而由英国人塞谬尔·贝克指挥的探险队前去征服苏丹南部诸国。1872 年贝克被任命为新征服的赤道省省长。1874 年由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戈登继任。1877~1879 年戈登出任苏丹总督,安插殖民者担任赤道省和加扎勒河省省长,对居民横征暴敛。

苏丹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者、反对埃及及其本国的封建统治者,掀起了震撼非洲大陆的马赫迪大起义。

马赫迪起义的领导者穆罕默德·艾哈麦德(1843~1885 年)出生在苏丹栋古拉一个贫苦阿拉伯人家庭。他是伊斯兰教苦行派兄弟会教长,他以传教师身份住在白尼罗河的阿巴岛,靠耕种小块土地过活。他曾几次到外省旅行, 看到每个地方的群众都一样遭到英国人、埃及人以及富人的剥削和压迫,都渴望从苦难和暴政中得到解放。他立志团结人民为摆脱外国的奴役和封建主的压迫而战斗。

曾有一种传说:若一旦穆斯林遇到苦难时,就会出现一个伟大的马赫迪

(先知),这个先知会恢复真正的教义,把群众救出苦海。穆罕默德·艾哈麦德利用这个传说,自称是真主派来拯救人类的救世主,表示要在世上建立真正的信仰和正义。他主张“废除不堪负担的苛捐杂税,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马赫迪教义反映了苏丹贫苦农民的原始平等思想。

马赫迪的出现立即使埃及当局惊慌失措。苏丹总督拉乌夫帕夏命令马赫迪到喀土穆解释他的行为,并准备拘捕他以制止马赫迪运动的扩大。马赫迪严正声明:“根据真主和先知的意旨,我是这个国家的主宰,我也决不到喀土穆去解释我的所作所为。”这个声明实际上成为起义的信号。马赫迪宣布苏丹全国人民要进行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圣战”。

1881 年 8 月 12 日苏丹总督派两连军队进攻阿巴岛,马赫迪带领信徒离

开村庄埋伏起来,用棍棒和石头进行猛烈的袭击,歼灭敌军 120 名,军官 6 名,残敌仓皇逃跑。这次战斗被英国资产阶级描绘是“带棍棒的人杀死了带枪的人”。

马赫迪认为,第一次战斗的胜利,必然引起敌人的疯狂反扑。一方面他

组织和扩充军队,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同敌人强大的力量对抗,以便积蓄力量。他率领起义队伍,渡过尼罗河,在山岭起伏的卡迪尔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1881 年 12 月 9 日,起义者击溃了一支 400 人的政府军,1882 年 3 月又

全歼了一支 6000 人的讨伐军。科尔多凡、达富尔和其他省的穷苦百姓纷纷投

奔马赫迪,许多城镇被起义军攻占。1882 年 9 月马赫迪率领 3 万大军,直捣乌拜伊德,1883 年 1 月攻占该地,宣布废除外国当局颁布的一切法令。

埃及阿拉比领导的抗英运动失败之后,英国着手绞杀马赫迪运动。1883 年秋,英国将领希克斯率领 1 万人的军队开入苏丹。11 月初,在乌拜伊德附近马赫迪的军队与侵略军展开了一场空前的鏖战。希克斯和所有军官都被击毙,整个远征军生还者仅 250 人。希克斯的失败,使整个东苏丹绝大部分地区从外国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了。

英国政府在损兵折将,一败涂地的情况下,重新起用已经退职的戈登, 1884 年初任命他为苏丹总督。英国资产阶级称赞戈登“是最熟悉苏丹事务的英国人”,“光凭他的名字就会发生奇迹”。戈登走马上任之后,一面紧急动员,日夜赶挖战壕,加强城防;一面蛊惑人心地宣布减免赋税,焚毁欠税人的名册,释放囚犯。他还背着埃及政府策划阴谋,企图与马赫迪达成协议, 由马赫迪当北苏丹独立国的首脑,而南苏丹则划归英属东非。但他的诡计未能得逞。

1884 年 3 月,马赫迪起义军绕过喀土穆,切断了戈登退回埃及的道路。

1885 年 1 月 5 日马赫迪起义军攻克恩图曼,23 日向喀土穆发动总攻。当攻破喀土穆之际,马赫迪战士直捣“总督府”,用长矛刺中戈登的胸口,结束了他的生命。1885 年夏,起义军挥师北上,攻克了栋古拉、散纳尔等地,解放了除港口城市萨瓦金以外的整个苏丹。这样,正当欧洲列强疯狂瓜分非洲大陆的时候,苏丹却在非洲历史上第一次重新获得了独立和自由,打乱了英国侵略非洲的步伐,极大地鼓舞了非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武装起义的胜利,为建立独立的国家打下了基础。1885 年 6 月,穆罕默德·艾哈麦德逝世,建立统一国家的任务便落到了他的战友阿卜杜拉身上。阿卜杜拉进行了一些改革,采取了一些维护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他宣布废除英埃统治时期的税收制度,没收外国人侵占的土地,鼓励农民种植棉花、胡麻、甘蔗等经济作物。手工业的专门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建立了制造军鞋、服装和内河船舶的小型手工工场。开办数百所学校,附设在清真寺,使用阿拉伯语为统一的官方语言。在军事上建立了一支几万人的正规军。百人队是基本的战斗单位,由百人长指挥。为了供应军需,在首都恩图曼开设了一些兵工厂,制造火药,修理各式火枪。

阿卜杜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全国为 20 个省,由他任命的大埃米尔治理。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财政、工农业和国内外贸易由中央金库管理。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封建主和酋长予以严厉镇压。

但是,在阿卜杜拉当政时期,对苏丹的政治经济制度并没有进行根本的变革,而且起义军的上层分子发生了封建性的蜕化,阿卜杜拉及其亲信占据了埃及官吏原有的田庄,各省的统治者也都成了大土地所有者。

英国为了实现建立从开罗到开普敦的殖民帝国计划,是决不会容许苏丹独立的。1885~1889 年,英国采用“非洲人打非洲人”的阴毒手段,唆使埃塞俄比亚进攻苏丹。这场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削弱了两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

1896 年 3 月,英国国会通过侵占苏丹北部的议案,由赫伯特·基钦纳率领 15,000 大军侵入苏丹。1898 年 4 月,在阿特巴拉河战役中,苏丹军队遭到了失败。9 月 2 日,在恩图曼城下双方进行决战,苏丹军队伤亡和被俘者达 26,000 人。英国侵略者攻入首都后,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毁掉了马赫迪的陵墓。

阿卜杜拉率领部分军队撤到了科尔多凡。鉴于很难坚守城市,乃带领部队到农村进行游击战。1899 年 11 月,英军进行偷袭,阿卜杜拉在乌姆德维克拉特战役中牺牲。在苏丹西部,马赫迪军队的一个将领奥斯曼·迪格纳坚持战斗到 1900 年。

英军占领苏丹后,苏丹在“英埃共管”的名义下,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