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殖产兴业”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殖产兴业政策是明治政府根据大久保利通在考察欧美回国后于 1874 年提出的建议而制定出来的。大久保在“殖产兴业建议书”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因此,归根到底,是依据政府官吏之诱导奖励之力。”所以,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精神便是充分发挥国家干涉经济的作用,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用国家力量扶植资本主义。在 1880 年以前,主要采取了“官营示范主义”和“技术移植主义”的方针: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投资,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聘请外国技师,作为“示范”,以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工部省主管的官营企业有铁路、矿山及加工制造三大部门。所谓加工制造指生产机器、水泥、玻璃及造船。工矿及加工制造的企业,大部分是工部省在接管原幕府和各藩所经营的矿山和工厂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加以改造、扩建而发展起来的。内务省则经营畜牧场和农产品加工厂—— 呢绒厂、纺纱厂等近代化工厂。内务省兴建这些事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出口, 抑制进口,以扭转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入超局面,并进而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积累外汇。
1880 年以前,明治政府在大办官营企业的同时,也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
① 谈判修改条约一事,未获结果。
资本。政府以“公司补助金”的名义给予大资本家以巨额补助金。其中受益最大的是三菱公司、三井家族、东京汇总公司和日本铁道公司。三菱公司是日本政府为发动对外侵略的军事需要而一手扶植起来的一家大航运公司。三井家族在幕府末年,在江户、大阪等地经营商业和钱庄,曾在 1868~1869 年国内战争中在财政上支持过新政府。
自从 1880 年 11 月以后,明治政府开始把官营企业划归私人经营,这就进入全面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阶段。这个转变是由以下情况决定的。一、官营企业的任务已经完成:既推广了先进技术设备,又培养出大批技术工人。二、在前一阶段私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三、官办企业工厂大多数亏损,不能继续官办下去。
政府在决定将官营企业划归私人时,最初索价甚高,以致私人资本家无人问津。因此到 1884 年决定降低出售条件:所有官营企业均按低价、无息、长期分期付款的办法出售。这无异于无偿转让,因为购买企业的人在开始时不必拿出现款即可接管这些官营企业,等待若干年赚到利润后,再向政府分期付款。而实际上政府主要是把这些官营企业出售给同它密切勾结并因而拥有特权的大资本家以及少数经营近代工业的新型资本家。如三井家就购买了三池煤矿、新町纺织所和富冈制丝所。三菱公司从政府购买长崎造船所、佐渡金矿、生野银矿,后来又购买了高岛煤矿、大葛金矿。这样一来,原来主要是从事商业和金融活动的大资本家变成了大工矿企业主,从而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成为“财阀”的基础。
第二,用国家力量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政府为了兴办官营企业及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付出了大量的国家资金。为了前者,到 1885 年为止政府共拿出 2.1 亿日元;为了后者,在
1875 年到 1885 年间政府单以“公司补助金”的名义就拿出 147 万日元。此外,由于在改革“华族”、“士族”俸禄时发给他们大批公债,政府也于事后付出巨额资金。
政府所支出的这些巨款,有以下几个来源:首先是印刷、发行大量纸币。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致物价连续上涨,使人民蒙受巨大损失。
发行公债是政府筹措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1874 年和 1876 年发行的公债额近 2 亿日元,1873 年发行的公债总额约为 2300 万日元。1878 年和 1883
年共发行 3250 万日元的公债。政府用税收去偿还公债及支付公债利息。
在税收当中,直接间接向农民征收的土地税占重要地位。仅次于土地税的是消费税。消费税的负担同样落在人民大众身上。
这样,通过国家机器,日本广大劳动人民手中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到资本家及公卿大名(他们也变成大资本家)手中,化为资本。因此,明治政府的政策、措施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有力的杠杆之一。
第三,用国家力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留学生。
幕末日本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期阶段,技术水平很低,生产设备极其简陋。因此,明治政府在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时,特别注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以内务省为例,它所办的轻纺工业企业大部分是用从西方引进成套设备的办法建立起来的。由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需要大量外汇,政府便大力发展生丝生产,以便扩大出口赚取外汇。而为了提高生丝的产量, 也不能不从外国进口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但是,只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 因此政府又采取了两个措施:一、向西方选派留学生。二、聘请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而且不惜重金。外国专家的待遇很高,其薪俸一般超过本国高级官员。然而对外国专家的管理甚严,不许他们干涉日本内政。
但是,由于缺少经验,最初日本政府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也出现过许多问题:一、曾一度出现不顾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加选择地、盲目地引进、移植外国机器设备,以致大量引进的设备报废了。二、片面强调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忽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生产管理制度。结果,不少官营企业因管理不善而严重亏损。三、重设备,轻人材;只知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而忽视训练技术人员去使用它们。四、重视引进外国技术,轻视本国传统的、优秀的技术。五、过分重视外国专家,忽略培养本国人材。针对这些错误和教训,日本政府及时作了改进和纠正,而且着重抓培养本国技术人材这个中心环节,其办法是:一、大力发展本国的技术教育,建立许多技术学校;二、在引进外国技术时,先抓人材,后抓设备;三、大胆使用本国技术人材;四、重视改进推广本国传统技术,并且培养这方面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