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俄国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1 年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到 80 年代,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已逐渐排挤手工劳动而占统治地位,基本上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过渡。欧俄地区工厂(采矿业除外)从 1866 年的 2500 个至 3000 个增加到 1903 年的 9000
个左右。同时,在 19 世纪下半期,除彼得堡和莫斯科已形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业区。例如:顿巴斯成为煤炭工业和冶金工业区, 巴库成为石油工业区,克利沃罗格成为铁矿工业区,波罗的海沿岸成为机器制造业和纺织工业区,等等。
改革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进展与完成,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从 1860 年到 1890 年,棉纺织业的生产价值由 5000 万卢布增加到 2 亿卢布,
增长了三倍;铁产量由 2050 万普特增至 5200 万普特,增长了一倍多;钢产
量由 1250 万普特增至 5200 万普特,增长了三倍;煤产量由 1800 万普特增至
3.67 亿普特,增长了 19 倍。石油开采量在 60 年代中叶以前不到 100 万普特, 到 1890 年猛增到 2.43 亿普特。铁路线长度从 1860 年的 1500 公里增至 1900 年的 5.3 万公里。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把农业区和工业区、边区和内地连接起来,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860~1900 年,俄国的工业产量增长了六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俄国的经济面貌大为改观。
改革后的俄国工业生产之所以能获得迅速的发展,一是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不仅使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从而保证了工业部门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二是由于强占了大片殖民地,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是因为俄国是一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利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经验和技术成就,来发展自己的工业。
农奴制废除后,俄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农村中产生了大批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贫雇农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与新式农具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富农。到 80 年代,占农户总数 20%的富农在各个不同的州里占有耕地面积的 29%到 36.7%;而占农户 50%的贫农只占耕地面积的 33.2% 到 37.7%。同时,由于国内外市场对农业原料与商品粮食需要逐年增多,有不少地主为了牟取高额利润,也采用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方式,使俄国的地主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演化。从 8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农业中逐渐占了优势。
但总的说来,19 世纪下半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来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直到 1899 年,其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五。20 世纪初,它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仅占 41%。不论在工业生产发展水平上或技术水平上,俄国依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和美国。比如 90 年代初俄国棉纺工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就比英国低一半到三分之二。从经济指标来看,俄国比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显得落后:1911 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美国每人消费的生铁量为 233 公斤,比利时为 173 公斤,德国为 136 公斤,英国为 105
公斤,可是俄国却只有 25 公斤。
当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更迅速发展,使俄国在经济上与技术上依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和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由于改革前俄国的工业基础太差,技术底子太薄,经济上极端落后。
第二,因为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像俄国那样残存着那么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是贵族地主的大土地所有制。直到 1877
年,在欧俄 49 个州的 9150 万俄亩私有土地总数中,贵族地主就占有土地 7300 万俄亩,相当于全部私有土地的 80%。沙皇是俄国最大的地主,皇家霸占的土地竟比 50 万农户的土地还多!而广大农民因缺少土地无法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继续受地主的奴役。农民为了租佃地主的土地,要用自己的耕畜、农具为地主耕种土地(即“工役制”),或把自己收成的一半作为实物地租交给地主(即“对分制”)。其结果:一方面由于地主坐享其成,不愿采用新式农业机器,耕作技术惊人落后,使农业荒芜不堪,生产水平极端落后;另一方面因农民被地主压榨得一贫如洗,造成购买力低下,从而限制了为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