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粹派运动

农奴制废除后的俄国,由于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村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日益高涨。正是在这个斗争中形成了反映农民愿望,要求消灭农奴制残余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民粹派。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第一批民粹派组织在拉甫罗夫、特卡乔夫的领导下成立于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敖德萨等地。

民粹派主要是由一些平民知识分子组成的。尽管他们是些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们捍卫农民利益,坚决反对沙皇政府,在 70 年代还是进步的。他们的积极主张是:一、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二、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三、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然而,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民粹派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只是种“偶然”现象,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无产阶级也不会成长和壮大。

第二,民粹派否认工人阶级是革命中的先进阶级。他们妄想不要无产阶级而达到社会主义。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所领导的“具有共产主义本能的农民”,是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同时,他们把农民村社视为“社会主义胚胎和基础”。他们以为光靠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骚动,就能推翻沙皇政府,然后依靠农民,通过农民村社,而不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就可实现社会主义。

第三,民粹派认为历史不是人民群众所创造,而是个别杰出人物,即所谓“英雄”所创造;人民群众即所谓“群氓”是盲目地跟着“英雄”走的。民粹派组织建立后,最初的工作重心在城里,它一方面在知识分子中间

宣传,另一方面又在工人中间进行鼓动,他们把这种宣传活动,看作是为将来在农民中间开展工作的一种准备。它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中,有

一定影响。

到 1874 年春夏间,民粹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发动了“到民间去” 运动(“民粹派”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参加者约一千人。这些以“英雄”、“救世主”自居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宣称,他们到农村去的目的,是解救受苦受难的农民。在下去以前,他们抱着天真的幻想,充满胜利的信心, 满以为他们这样下到农民中间去一鼓动,农民就会跟着他们这些“英雄”人物揭竿而起,掀起社会革命,顷刻间就可以推倒沙皇政府。为了接近农民, 使农民相信他们,他们换上了农民的服装,努力模仿农民的语言,在广大农民中进行宣传,企图发动农民立即举行推翻沙皇政府的暴动。诚然,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显示了高度的献身精神,但结果收效甚微,被他们看作“具有共产主义本能的庄稼汉”并没有跟他们走。由于民粹派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到民间去”运动很快就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一大批民粹派分子被逮捕了。

1876 年,以菲格纳、阿普捷克曼等人为代表的一部分民粹派分子,鉴于过去的失败教训,成立了新的民粹派组织“土地与自由社”,提出与农民现实利益相结合的“土地与自由”的“民粹主义纲领”,要求把土地分给农民, 让农民村社实行自治。同时,他们还在农村中建立了固定的组织,以教师、医生等身份下到农村,继续在农民中进行工作,以便发动农民起义。这时的民粹派运动,虽然比以前是进步了,但由于民粹派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没有正确看待农民,农民也不了解民粹派,所以民粹派这种“救世主”的行动同样因得不到农民的支持,而遭到了失败。

1879 年,土地与自由社因内部意见分歧而发生分裂,形成以阿普捷克曼、查苏里奇等人为领导的“土地平分社”(黑分社),和以菲格纳、米海洛夫为首的“民意党”。土地平分社继续坚持原来的立场,又不能采取正确斗争方式,因而感到无能为力,不久便停止了活动。民意党则奉行唯心的英雄史观,他们一面诬蔑人民群众是“群氓”,否定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另一面鼓吹少数“英雄”的意志可以自由决定历史发展方向,个别“豪杰” 的冒险行动能够在瞬息之间扭转乾坤,因此,他们拒绝在工人阶级和农民中进行艰苦的群众性革命工作,主张以个人恐怖手段来推翻沙皇统治。1881 年3 月,民意党人在彼得堡用炸弹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炸死了。但刺杀个别反动人物是不能把沙皇专制制度推翻的。民意党的个人恐怖策略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极大危害,因为它转移了人民斗争的视线,阻碍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并使反动统治阶级乘机加强其对革命人民的摧残,许多革命者遭到逮捕和屠杀。民粹派运动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