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布教徒起义

19 世纪 40 年代,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条件下,产生了巴布教。巴布教的创始人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1820 年出生于小商人家庭,1844 年他宣称自己为“巴布”。巴布之意为“门”,意为人们所渴望的救世主的意志通过此门传达于人民。原来伊斯兰教有这样的教义,即:伊斯兰教的救世主

——第十二世教长马赫迪已经不见了 1000 年,但他还会出现的,当人间充满灾难和不幸时,他就会降临,消灭大地上不平之事,并建立合理的新制度。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根据这个教义,加以发挥,预告:马赫迪降临不是在遥远的未来,而是近在眼前;不是降临在别的地方,而是恰好降临在伊朗; 当马赫迪降临时,“正义的王国”就会跟着建立起来。这个王国是人人平等的,没有封建专横。在马赫迪没降临之前,巴布(即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本人)的使命就是向人们揭示真理,号召人们作好准备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

1847 年,巴布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默示录》,进一步发展其教义。巴布认为人类社会各个时代依次发展,后来的一定超过以前的时代。每个时代皆有其特殊的制度与法律,旧制度与旧法律应随旧时代结束而结束,代之以新制度与新法律,新制度与新法律必须由“主”派下来的“先知”制定。先知给人们的指示就是代替旧圣经的新圣经。巴布宣称他是受主委托而降临的先知,《默示录》就是新圣经,一切制度和法律都应按《默示录》重新制定。巴布指出世俗官吏和高级阿訇不愿抛弃旧制度是世界不平和倾轧的原因,主张人人平等,反对剥削压迫。但是,巴布并没有提出废除私有制,相反却主张要保障私有权、继承权、债务关系,并提出其他许多有关商人利益的要求,如严守商业通信秘密,改良邮递,统一币制等。

巴布教徒最初在上层宣传其学说,遭到统治阶级迫害后,转而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这时,原巴布学说中的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些比较接近劳动群众的巴布教徒宣传家(如毛拉·侯赛因·别什鲁伊、哈治·穆罕默德·阿里、毛拉·穆罕默德·阿里、赛义德·雅西·达拉比等人) 明确宣称:新先知即将降临,新世界即将诞生,一切旧制度与旧教典均已失效,人民已没有义务再向统治者纳税服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将要失去他们的特权,降为平民。他们还进而提出废除私有制,一切财产归公,男女平等这样一些更急进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巴布教徒的领袖对贫民说:“你们去, 把你们在国王宫廷中,在僧俗显贵的壮丽宫殿中,在你们暴君的箱子中所发现的一切都拿来——一切都是你们的。在此以后,尘世上一切王国都是你们

的。”巴布教派的这些宣传得到城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巴布教徒迅速发展, 许多手工业者、农民、小商人和低级阿訇纷纷加入巴布教派。1849 年 2 月, 全国已有巴布教徒十余万人。

1848 年 9 月初,国王穆罕默德逝世,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伊朗北部呼罗珊、伊斯法罕、设拉子、基尔曼等省市的居民和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各地封建统治者惊慌失措,马赞得兰的州长吓得跑到首都德黑兰去了。这种局势大大便利了巴布教徒的活动。

10 月间,聚集在巴尔福鲁什市的 700 名巴布教徒在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的领导下,首先在伊朗北部的马赞得兰省举行武装起义。在击溃了当地驻军之后,起义者胜利抵达巴尔福鲁什东南 20 公里的塞克·塔别尔西陵墓,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准备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筑起城堡,挖掘壕沟,击退了来犯的地方封建主的军队;他们废除了私有制度,一切财物归公共仓库,实行共餐制;他们生产武器和军需品,制造劳动工具和缝制衣服。周围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断带着牲畜、粮食和其他东西来到陵墓,全国其他地区的一些巴布教徒也远道赶来。起义队伍很快增加到 2000 人。

集结在塞克·塔别尔西陵墓的巴布教徒的革命行动,使德黑兰宫廷大为震惊,陵墓附近的封建主赶忙收拾细软,四散逃命。但是,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反扑的。1848 年底,新国王纳歇尔丁派他的叔叔密尔扎·马赫底·古里率领 2000 王军,从德黑兰出发去讨伐巴布教徒。起义者乘他们还未站稳脚跟,一次夜袭就把王军打得落花流水。1849 年初,国王决定加派军队, 纠集一万多人,配备大炮,加紧围攻塔别尔西陵墓的起义军。什叶派的教长也宣布向巴布教徒进行“圣战”。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起义者毫不气馁, 他们用自制的武器——马刀、长矛和短剑,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最后堡垒的保卫者只剩下 250 人,但他们不怕死,不投降,决心

与堡垒共存亡。到 1849 年 5 月,反动派看到要攻下堡垒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于是就玩弄欺骗手段,假惺惺地当着《古兰经》发誓许愿,说起义者放下武器,离开阵地,可以保全生命和自由。起义者信以为真,停止抵抗。结果, 国王军队背信弃义地实行血腥屠杀,无一人幸免。巴布教徒的领袖穆罕默德·阿里被带上镣铐,押解到巴尔福鲁什,被当众杀害。

塔别尔西陵墓起义者被镇压后,巴布教徒运动仍在继续发展。当时,俄国驻德黑兰公使忧心忡忡地说:“在德黑兰到处都是这种危险教派的信徒。” 1850 年 5 月,巴布教徒又分别在赞兼、亚兹德、尼里兹等城市举行起义。在赞兼起义的 15,000 名巴布教徒占领了城的东半部,建立起“正义的王国”, 宣布人人平等,实行财产公有,修筑了防御工事和街垒,设立铸造厂制造大炮和火药,准备长期战斗。在狱中的巴布还和信徒保持联系,号召他们为建立“正义的王国”而斗争。为防止起义扩大,国王于 7 月杀害了巴布。巴布

的被杀害更加激怒了起义群众,他们奋勇杀敌,一举歼灭王军 8000 人。许多

妇女、少年和自己的丈夫、父兄一起同 3 万敌军浴血奋战,坚持了半年多。年底,反动政府又重演故伎,诱骗起义者放下武器,才把赞兼起义镇压下去。

尼里兹的巴布教徒在 1850 年举行了两次起义。在第二次起义中,起义者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同王军机智地进行周旋。他们常常出其不意地发动夜袭,把讨伐军打得抱头鼠窜。在一次夜袭中,杀死了贪赃枉法的州长。最后粮尽援绝,坚持到 1851 年失败。

1851 年后,大规模起义基本结束,巴布教徒转入隐蔽活动。1852 年 8

月巴布教徒在德黑兰谋刺国王未遂,使城内数百名巴布教徒惨遭杀害。接着, 封建统治阶级在全国各地疯狂逮捕和屠杀巴布教徒,有的被烧死,有的被绑在炮口上轰死,其中有许多妇女和儿童。这种野兽般的行动,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至此,经过四年之久的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终于失败了。

1848~1852 年的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主要群众是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一部分农民,还有不少商人和低级阿訇参加。起义领导权掌握在商人和低级阿訇手里。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商人和低级阿訇始终没有明确提出一个解决土地的纲领,因此未能广泛发动农民。其次,起义组织得不够严密,各地之间缺乏联系,大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易于遭受敌人的各个击破。再次,起义者在战略上消极保守,他们占领几个重要城市后就坐受围攻,而没有采取大胆进攻,特别是未能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游击战,以致起义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当起义遭到挫折时, 其中一部分人轻信统治者的欺骗放下了武器,另一些人走上个人恐怖的道路。最后,混进起义队伍的个别上层人物代表买办商人的利益,极力阉割巴布教义的革命民主内容,公然反对革命斗争,这就从内部动摇和削弱了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打击下,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实行了一些自上而下的改革。宰相密尔扎·达吉汗就是这部分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达吉汗的三年

(1848~1851 年)宰相任期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军事方面,他严格军纪,建立武器和军需品工场,开办军事学校,改组军队。在财政方面,他禁止贪污舞弊和买卖官职,实行裁员减薪以节约开支。同时,达吉汗还取消了部分王子和大臣的土地赏赐,改发少量生活津贴,撤除敌视宰相的高级阿訇, 没收其供养田。改革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军事和财政实力,借以巩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阶级业已动摇的统治。但达吉汗的改革遭到封建贵族、高级阿訇和外国列强的反对,他们把达吉汗从宰相的位置上赶下了台。达吉汗在 1852 年被国王处死,改革彻底破产。

由于当时伊朗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王朝实际上是欧洲列强的代理人,因此起义在客观上也具有反抗外国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 是 19 世纪中期前后亚洲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伟大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