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列强争夺非洲之角
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在内的非洲之角,控制着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成为列强必争之地。
早在 1859 年,法国就获得了奥博克港的租借权,三年后买下该港,升起
了法国国旗,但直到苏伊士运河开航十年以后(即 1881 年),法国才设立一个贸易公司,真正使用该港。1884 年,法军进驻奥博克,并以此为据点,向外扩张势力,兼并了阿利角、塔朱腊、古贝特哈拉巴和其他地区。1888 年侵占吉布提港,1896 年把所有侵占的地区合并成一个殖民地,称“法属索马里”,行政中心设在吉布提港。
英国同法国在非洲之角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起初,英国假埃及统治者之手控制“非洲之角”。1869 年,一艘埃及船开往柏培拉,次年埃及赫迪夫派穆罕默德·贾马尔到索马里沿海活动,在布勒哈尔和柏培拉升起了埃及国旗。1873 年埃及占领了厄立特里亚的恩涅斯莱湾,1874 年占领了克伦。在英国挑唆之下,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发生了大战。1875 年埃及主力由马萨瓦和克伦南下,在贡德特一战中被埃塞俄比亚军队击溃。1876 年,埃及军队得到增援以后,双方在古拉进行决战,埃及再度败北。1877 年英国同埃及签订协定,承认埃及的管辖范围从马萨瓦向南达到哈丰角,埃及保证“索马里海岸⋯⋯的任何部分,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割让给任何一个外国”。英国统治阶级对此极为满意,认为“这是防御其他欧洲强国在亚丁对岸获得立足点的唯一保证”。
1884 年,英国人由间接控制向直接侵占过渡。由于苏丹的马赫迪屡次挫败英埃军队,英国乃将埃及军队撤出了哈拉尔、泽拉和柏培拉。年底,英国直接向柏培拉、泽拉和布勒哈尔派驻“副领事”,并与当地五个酋长签订了条约,确立了事实上的保护权。次年,由于法国宣布把它在“非洲之角”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吉布提港,英国则发布一个针锋相对的公告,声称英属索马里保护地从柏培拉一直延伸到法国所要求的地区之内。双方的争执几乎诉诸武力,到 1888 年才签订协定,把英法两国的保护地的分界线划在泽拉和吉布提之间。
在瓜分非洲之角的斗争中,以确立“俄国的世界霸权”为目标的沙俄政府,也野心勃勃。“非洲之角”是它向非洲扩张的重点地区。1871 年,沙俄成为苏伊士运河第八个最大的通航国。它企图在“非洲之角”沿岸建立一个“新莫斯科港”,以便在印度洋上“支持一支沙俄舰队的出现”。1884 年, 一个哥萨克冒险家阿西诺夫以“旅行”为名,从沿海窜到埃塞俄比亚,到处收集情报,为建立一个“哥萨克殖民地”作准备。1889 年 1 月,阿西诺夫远征队在塔朱腊湾的萨迦诺港登陆,升起俄国人的旗帜,抢劫当地居民的财物和粮食。阿西诺夫的侵略引起了吉布提人民的反抗,也引起了与法国殖民者的冲突。2 月 17 日,法国驻奥博克总督断然要求阿西诺夫离开。阿西诺夫拒绝后,俄法冲突爆发了。在这场争夺吉布提的战争中,俄国人七人死亡,六人受伤,其余全部被生俘。俄国在非洲之角的第一次殖民冒险以失败而告终。
此后沙俄改变手法,对“非洲之角”进行和平渗透。一是派遣各种代表团,打着“友好”的旗帜,进行政治上的拉拢。例如,从 1889 年以后,它派往埃塞俄比亚的使团就有所谓“宗教使团”、“地理考察团”等上十个之多。但使团的人员大多是现役军官、外交官员。二是打着“援助的招牌”,进行
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渗透。1892 年马希科夫曾同埃塞俄比亚签订一项贸易协定,推销俄国的军火,并使日后俄国军官以“顾问”为名,打进了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要害部门。在 80 年代,争夺“非洲之角”的帝国主义格局中, 俄国站在法国一边,同英意对峙。1882 年,意大利政府接管了意大利轮船公司在 1869 年获得的阿萨布港。1885 年,英国希望获得一个同盟者,用以对抗法国,乃同意意大利占领马萨瓦和贝卢尔之间的沿海地区,意大利逐步夺取了厄立特里亚。意大利在马萨瓦站住脚跟以后,便开始向埃塞俄比亚内地推进。1885 年 6 月占领萨蒂,1886 年 11 月占领瓦阿。1887 年 1 月意埃两军在多加利交战,意军败北,退回马萨瓦。1888 年意军重占萨蒂,意埃之间的战火有即将重起之势,只是由于埃塞俄比亚同苏丹发生战事,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卫国战争才推迟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