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帝国主义

早在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就开始产生垄断组织,到 90 年代垄断组织在经

济生活中已取得统治地位。 1896 年有卡特尔 250 家,1900 年增至 300 家,

1905 年更增至 385 家,到 1911 年速增至 550 家至 600 家。煤铁的生产基本上被几十家财阀所控制。莱茵—威斯特发利亚煤业辛迪加,在 1898~1903 年间吞并了一百多家煤业企业,到 1910 年已控制鲁尔煤产量的 94.5%。克虏伯公司垄断了军火生产。电气工业掌握在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康采恩手中。化学工业 1908 年时基本上是两大康采恩企业集团,后来联合为化学工业中最强大的垄断组织伊·格·法本康采恩。汉堡—美洲邮船公司和北德轮船公司两家控制了整个德国的航运业。1900 年前后,德国有 300 万家小企业, 但几千家大企业支配了 40%以上的工人,75%以上的蒸汽马力,80%以上的电能。一小撮垄断巨头支配了德国工业的 80%以上。

银行资本也迅速集中,并和工业资本结合起来。1909 年柏林九家大银行

集中全德银行资本的 83%。德意志银行一家拥有资本 30 亿马克,控制了 200 个企业。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一变而为万能的垄断者。大银行和工业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了金融寡头。柏林六家大银行的经理兼任 344 家工业企业的董

事,这六家银行的董事会还是另外 407 家企业的监事,而这 751 家企业中的

515 个大工业家同时是这六大银行的董事或监事。德国的国民经济实际控制

在 300 人手中,他们自称是德国的“群神会”。

资本输出已开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虽然这方面德国不如英国和法国,但到 1914 年,德国输出资本也高达 440 亿法郎,德国的年轻工业开始插

足于瓜分世界市场的斗争。例如德国的电气总公司 1907 年同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签订分割市场的协定,电气总公司分得欧洲,通用电气公司分得美洲; 1903 年,德国的航运卡特尔和英美航运托拉斯签订划分活动范围的条约。因此,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已正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德国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容克资产阶级性质。这是由其政权的性质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大普鲁士,容克阶级握有政权,盘据政府要津,德国的资产阶级从未单独占有政权,这种情况到帝国主义时期依然如此。在经济上,容克掌握大部分土地,从事资本主义经营,他们的经济利益同资产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并在德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帝国主义时期,容克和资产阶级日益融合为一。容克大地主大量加入垄断工业企业和银行业,例如容克沙夫哥彻家族不仅占有西里西亚大量地产,而且还加入上西里西亚石煤开采,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垄断资本家则力图购置地产,挤入贵族行列,克虏伯家族成了克虏伯·冯·波仑·哈尔巴赫男爵家族。正因为如此,容克阶级使整个德国的社会生活打上了它的烙印。半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和封建的意识形态继续保存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掠夺和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给德国垄断统治的残酷性带上强烈的军事色彩,因此,列宁指出, 德国帝国主义是具有现代化大资本主义技术和高度组织性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①。

德国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和 1900~1909 年任帝国宰相的皮洛夫。他们对内加紧压榨劳动人民,镇压工人运动,对外推行争霸欧洲和世界的政策,准备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非常法”废除后没有几年,统治阶级又开始采用恐怖统治。1894 年, 垄断资本家施图姆在议会中提出对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采取公开恐怖的法案。 1896 年,萨克森邦废除了普选权。保护工人的立法被废止,垄断资本家可以任意延长工时,对工人采取专横统治。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增强了,局部没收波兰人的土地交给德国人这样的法令也颁布出来。皮洛夫为了使容克增加收入,1902 年让帝国议会通过新的关税率,提高粮食入口税,使粮食和其他食品价格暴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负担,而容克每年多获 12.5 亿马克的收入。

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已被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所代替。威廉二世得意地解释他的“世界政策”就是向海外扩展殖民地, 掌握制海权,争霸世界。德国统治集团叫嚷“缺乏空间”、“领土太小”,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制造舆论。1899 年 12 月,当时任外相的皮洛夫在议会中

① 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列宁选集》,第 3 版,第 3 卷,第 525 页。

公开宣称:“我们懂得,要是我们没有巨大威力,没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和强大的海军,就不会得到幸福⋯⋯在即将到来的世纪中,德国人民不是当铁锤就是当铁钻。”他“要求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容克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帝国。从 1891 年起担任总参谋长的史利芬, 90 年代中期已开始埋头制订在欧洲东西两线作战的行动方案。海军元帅梯尔比茨要求建立强大舰队,同英国一决雌雄,实现“世界政策”。 1898 年和 1900 年两次通过造舰法案,疯狂建造大型军舰,加紧扩展海军。形形色色的要求向外扩张的殖民组织纷纷出现。 1891 年成立的泛德意志协会是最大的一

个。它有 27 个分会,散布于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垄断资本家胡根堡、基尔道夫等是它的后台。这些沙文主义组织狂热地宣扬反动的人种优劣论, 德意志民族优越论。在这方面,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年)的“超人”哲学和“强权”理论最为典型。尼采在他的主要著作《扎拉图士特如是说》和《权力意志》中鼓吹“超人”应该统治世界,“弱者必受强者奴役”, 人生的基本原则是“求权力的意志”,“权力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谬论。尼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恶毒的攻击,要求对外发动战争,说什么:“胜利就能使任何战争理由神圣化”。尼采的反动哲学和政治思想不仅完全适应德国帝国主义的需要,而且成为后来法西斯思想的前驱。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矛头主要指向北非、亚洲(中国)、巴尔干和土耳其。1897 年,德国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进一步攫取在山东建筑胶济铁路及开采矿山的权利,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 年,德国利用英布战争的时机,占领了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等小岛。1900 年,德国在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起义时特别疯狂,威廉二世在遣送德国军队到中国时所作的“匈奴演说”中狂叫:“不要宽恕,不要捉俘虏。谁要是落入你们手中,谁就是死亡。”此后,为了同法国争夺北非的摩洛哥,德国于 1905 年和 1911 年两次挑起摩洛哥危机,把欧洲推向战争的边缘。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建造巴格达铁路。 1903 年,德国与土耳其正式订立条约,由德国资本家出钱修建。该铁路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小亚细亚、巴格达直抵波斯湾,这样就把柏林——拜占廷(君士坦丁堡)——巴格达联成一气。这条所谓“三 B”铁路①不仅能使德国帝国主义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而且可以从陆上威胁英国在印度和埃及的统治,成为德国帝国主义“向东方推进”的有力工具。

① 这一铁路,经过柏林(Berlin)、拜占廷(Byzantine)和巴格达(Baghdad)三地,地名都以“B”字开头, 因而又称为“三 B 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