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近代中非关系

中国与非洲,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友好关系,到了近代,又共同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休戚相关,命运与共。

猎获和贩卖奴隶曾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欧洲殖民者不仅贩卖黑人为奴,也在中国东南沿海拐掠中华儿女。葡萄牙殖民者一到澳门,就“拐掠城市男妇人口,卖夷以取资,每岁不知其数”。荷兰侵占台湾、澎湖期间, 大批掳掠人口,贩运到印尼为奴。同时,他们也把黑奴带到澳门、台湾,替他们服劳役,当炮灰。因此,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许多黑人自愿参加了郑成功的军队,组成铳炮队,打击荷兰殖民者。

  1. 世纪初,欧洲各国相继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会,但他们在契约劳工的名目下继续掠夺亚非各国的劳动力。华工是“契约劳工”的主要来源之一。1812 年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东招募木工、石匠和专作粗工的“契约工人”,从澳门贩运到圣赫勒拿岛。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去美途中也在该岛遇见过华工,他写道:“予等乘此停舟之际,由约姆斯坦(Jamestown)登陆, 游览风景。入其村,居民稀少,田间植物则甚多,浓绿芸芸,良堪娱目。居民中有我国同胞数人,乃前乘东印度公司船以来者,年事方盛,咸有眷属。” 以后,华工又被殖民者招雇到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和毛里求斯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列强敲开了大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非洲各国遭到了殖民主义的野蛮瓜分和侵略。中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对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行径表示愤慨,对非洲人民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他们认为 19 世纪末非洲“是欧洲列强之间斗争的焦点”,当非洲“大体上已经划定”,作为“东亚病夫”的中国,自然而然地将成为欧洲列强“增大领土和扩展殖民地” 的地方,流露出一种唇亡齿寒的感情。中国对非洲人民的反殖斗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1908 年孙中山高度赞扬摩洛哥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他说:“法兰西、西班牙二国既派警察不已,再遣征军,尽握海口,又入重地。麽(摩洛哥)民不甘与孱王俱死,与主权同亡,乃奋发为雄,以拒外兵,以覆昏主。

内外受敌,危险莫测,而麽民不畏也;惟有万众一心,死而后已。”

1899 年“中刚简明专章”,是中国与扎伊尔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缔结的第一个条约。1885 年柏林会议承认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以个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之后,利奥波德政府为争取更多国家的承认, 并在中国招工,与清政府签订该约。该约共二条。一、中国与各国所立约内, 凡载身家、财产与审案之权,其如何待遇各国者,今亦可施诸刚果自主之国。二、议定中国民人可随意迁往刚果自主之国境内侨寓居住,凡一切动产、不动产,皆可购买执业,并能更易业主。至行船、经商、工艺各事,其待华民与待最优国人民相同。在“中刚简明专章”签订之前,就有一批华工到扎伊尔参加修建马塔迪—利奥波德维尔铁路。1901 年、1902 年、1904 年和 1906 年又有几批华工到扎伊尔。

英布战争期间,南非金矿被战火波及,许多非洲矿工离散回乡。战争一结束,感到劳动力缺乏,决意招募华工。1904 年 5 月 13 日,中英正式签订“保工章程”。英国在天津、烟台、广州等地张贴雇工合同,由“大包商”、“小包商”拐骗劳动人民到南非金矿卖命。自 1904 年 5 月首批华工从香港启运,到 1906 年,前后历时三年,共招 63,811 人,其中从秦皇岛启程者 43, 258 人,天津 4139 人,烟台 14,675 人,广州—香港 1741 人。与从前到非洲的华工相比,这批华工所受待遇更为苛刻。他们均以三年为期,期满可再延续三年,至时遣送回国,无权移居南非。华工每日工作十小时,每两月工银为两镑半,只准做粗工,禁做熟练技工,不准经营小手工业,不准经商, 不准购买不动产。华工必须住在矿主指定的场所(围场)里,如擅离住所, 得拿官究治,罚款 10 镑或监禁一月。外出要随身携带身份证,以便稽查。这类规定,与当时对付非洲人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措施,如出一辙。

清政府为了“保护华工”,向南非派驻了总领事。这是中国向非洲派遣的第一个常驻外交使节。

  1. 世纪初,在莫桑比克亦有华侨四百余人。他们受葡萄牙殖民者的苛例之苦,请求设领事保护。1905 年,清政府委派德商费里士窝傅代理驻该地的副领事。

总之,这个时期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在国家关系上是由帝国主义插手包办的,是按照殖民者的利益安排的;去非洲的华工和华侨与非洲人民共同生活,共同遭受殖民者的鞭打、虐待、剥削和奴役,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