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尼·托尔斯泰

1861 年以后到 1905 年以前的时代,是俄国封建农奴制的旧基础急剧崩溃和资本主义关系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俄国千百万农民状况日益恶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渐成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俄国涌现了一批像列·尼·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奥斯特罗夫斯基、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契诃夫和科罗连科等著名作家。特别是其中的列·尼·托尔斯泰,继承和发扬了在他之前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理等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把古典文学的人民性和真实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成为 19 世纪俄国最伟大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他给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以自己辉煌的文学作品扩大了人类艺术认识的境界。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年)生于图拉附近的雅斯那亚波良那的一个伯爵家庭,1847 年肄业于喀山大学。随后他试图在自己的领地上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遭到了失败。1851 年,托尔斯泰由于对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参加了现役军。他先在高加索服役,同时开始文学活动,后参加了克里木战争。1857 年他从军队中退伍后,曾到德、法、意等国旅行, 于同年回国。回国后,他在家乡办了一所学校,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在 1852~1863 年间,托尔斯泰除发表了《幼年》《少年》和《青年》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外,还发表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一个地主的早晨》和《哥萨克人》等许多有名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使他声震文坛。以后,他又写了《战争与和平》(1863~1869 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年)和《复活》(1889~1899 年)等著名长篇小说,以及《黑暗势力》(1886 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 年)、《文明的果实》(1890 年)、《活尸》(1900 年)和《哈泽·姆拉特》(1896~1904 年)等一系列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丑恶,“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①。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与自己的一切传统观点决裂了,公开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他从根本上否定了本阶级的特权和利益,坚决反对土地私有制和整个现代制度。他甚至放弃了习惯的贵族生活条件,开始过像农民样的简朴生活,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疾苦。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达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特别是在他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里, 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部杰出的作品无情地撕下沙皇俄国社会的面纱,对那个社会的种种罪恶和丑恶加以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对呻吟在那个制度下俄国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寄以真挚的同情。但是,他不了解造成沙皇俄国社会危机的原因和摆脱危机的方法,错误地提出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永远饶恕一切人”和“勿以暴抗恶”作为拯救人类的灵丹妙药,把对黑暗的抗议和对恶的容忍揉合在一起,否定革命,否定斗争,形成一种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的错误理论,暴露出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局限性。

1910 年 11 月,已 82 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由于其家庭成员极力阻挠他放弃贵族特权和领地,长期与家庭不和,终于被迫离家出走。在途中得了肺炎, 于 11 月 20 日在阿斯达堡车站逝世。

托尔斯泰献身文学事业将近 60 年,写了许多不朽的著作。他的全集有93 卷之多。在 1908~1911 年间,列宁先后写了七篇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 既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艺术成就,论证了他的世界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危害性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对托尔斯泰作出了正确的科学评价。他还要求俄国无产阶级批判地继承托尔斯泰的遗产,抛弃其中“偏见” 的、属于过去的东西,吸收其中“理智”的、属于未来的东西。

①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了》,《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17 卷,第 18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