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粘合和类比

类比和粘合的对比是很明显的:

⑴在粘合里,两个或几个单位经过综合熔合成一个单位(例如法语的encore“还”来自 hanc horam),或者两个次单位形成一个次单位(试比较希腊语的 hēd-isto-s 来自*swād-is-to-s)。相反,类比却从低级单位出发,把它们构成一个高级单位。例如把词干 pāg-和后缀-ānus 联结起来构成 pāg-ānus。

⑵粘合只在句段范围内进行;它的效能可以影响到某个组合而绝不考虑其他。相反,类比既求助于联想系列,又求助于句段。

⑶特别是在粘合里,没有什么是出于意志的,也没有什么是主动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那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过程,其中的要素都是自行装配起来的。相反,类比却是一种程序,需要有分析和结合,理智的活动和意图。

至于构词法,人们往往采用“构造”和“结构”这两个术语;但这些术语应用于粘合和类比时意义各不相同。应用于粘合,它们使人想起各个要素的缓慢的凝合,这些要素在句段内接触中经受了使它们原先单位完全模糊不分的综合作用。相反,应用于类比,构造却是指在某一次言语行为中由于从不同的联想系列取来的若干个要素联结在一起而一下子获得的安排。

由此可见,区别这两种构词方式是多么重要。例如拉丁语的 possum“能够”不过是把 potis sum“我是主人”两个词焊接起来的,是一个粘合词。相反,signifer“旗手”,agricola“庄稼人”等等却是类比的产物,按照语言所提供的模型制成的构造。复合词和派生词这些术语,应该保留给类比的创造。

一个能够分析的形式是由于粘合产生的呢,还是作为类比的构造而出现的呢,这往往很不容易断定。语言学家曾对印欧语的*es-mi“我是”*es-ti “他是”*ed-mi“我吃"等形式争论不休。有人认为 es-,ed-等要素在很古的时代曾是真正的词,其后才同另一些要素 mi,ti 等等粘合的。有人认为*es- mi,*es-ti 等等是用其他同类复杂单位中取出的要素结合而成,即把这粘合一直追溯到印欧语词尾形成以前的时代。由于缺乏历史证据,这个问题也许是无法解决的。

只有历史才能够开导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历史能使我们断定某一单纯的要素从前曾经是句子中的两个或几个要素,那就是粘合词:例如拉丁语的 hunc“此”可以一直追溯到 hom ce (ce 有碑铭为证)。但是如果缺乏历史知识,我们就很难确定什么是粘合,什么是类比引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