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凭语境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词语一般有两种表现状态:一是贮存状态,指词典中的意义,即词典义; 另一种是使用状态,主要是指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即语境义,也叫特定义。后者是词语理解的重点,如现代文阅读中词的引申义、临时义、比喻义和附加义等。我们要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义,就要凭语境去揣摩领会。

  1. 根据与之搭配或关联的词语推断

词语含义的理解主要看词语所在句子中与之搭配或相关的词,探求它们之间的修饰、支配或对应关系。

1995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 20 题,“他们(美国的两位学者)以波长

21 厘米和 10.5 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的调查”,文中“三次和两次”指的是什么?回答这个题目,只要根据句中与“三次和两次”关联的词词“分别”和上文对应的两种波长,就可以推断是用“波长 21 厘米的电波”作了三次调查、用“波长 10.5 厘米的电波”作了两次调查。所以“三次和两次”是指“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1. 根据上下文辨明词语的指代内容

理解文中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判断它们的意义,常需要寻找上下文中与之相关的词语,或寻找语脉(承接连贯的词语线)中与之相呼应的词语。

1996 年高考第 25 题,《贝多芬之谜》一文结尾“最有深度的音乐”指的是什么?这要追溯到前两段贝多芬音乐的内涵:“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了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寻找到这一对应内容,就可以把“最有深度的音乐”概括为“那些具有产生一定思想、信念的最高境界的音乐。”

  1. 根据上下文寻找作者对词语的解释或例析

对于关键词语,作者往往会在文中作间接的解释或直接举例说明,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这些材料,捕捉这些信息。

1994 年高考第 26 题“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 对“相机破例”下文作了间接解释:“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

演变。”据此可知,“相机破例”指的是“顺应形势(迁就事物的演变), 改变常规(作出种种妥协)”。

  1. 根据具体内容理解词语的概括义

文章中有的词语是对文中某些具体内容的概括,要理解这一词语,就要联系上下文,找到对应的具体内容,揣摩词语的概括义。

1993 年高考第 26 题:“三个向度”指的是什么?其原文全句是:“吉

尔福特 1956 年和 1965 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统观全句,就清楚了“三个向度”指的是解释人类知识结构的三个方面:“运作向度”、“内容向度”、“结果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