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通课时”的内容
文史上“通”释甚富,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横通》中解释道:“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皆可以达于大道,故曰通也”。就“打通课时”而言,“通”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为核心,在课时的内容、模式、提问方法上进行变通。做到“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注重训练,讲究究效”。既重视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又重视一般发展。即“四冲八达”、“达于大道”之意。
-
课时内容的变通。“没有必要把课文里包含的所有的东西都加以分析”,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内容处理上大胆而适当的变通,或增补,或删削,或变序,或更列,筛选“面”,突出“点”,把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现在有人提出“宁在点上掘井,不在面上挖坑”,就是强调要抓住最能表现中心的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玩味,深入理解,实现省时高效之目的。
-
课时教学模式的变通。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二者在运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变化,出现新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应有适当的灵活性,留有足够的变通“弹性”。切忌把模式当作铁框框,形成模式化。如有位教师教学
《小马过河》,她拘泥于阅读教学“来回趟”理论,在学生读书不好的情况
下,频繁提出问题,以期走完“去的趟”。结果学生思维阻塞、积极性思维不再启动。倘若她以必要的课堂机智和灵活驾驭的能力及时调整教案,以读代讲,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 课堂提问的变通。课堂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方面。教师提问要围绕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注意抓主舍次, 务求整状,一问既出,“吹皱一池春水”。切忌提问过多,“车马炮”齐出, 导致“满堂问”。学生提问是在疑难迷惑处。若教师导得好,学生成功的愉悦会更强。所以,启发学生善思善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提问变通的关键所在。
(二)打通教学思路,紧紧围绕训练项目,强化训练组意识,保持整组教学的完整性。
-
在全组的训练目标上打通每课时的联系。一方面,把每一课时的教学当作训练组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上一课时“言未及”而“神相通”于下一课时,环环相扣;另一方面,要把一个训练组的教学课时打开使用,从全组的整体上来计划和使用教学时间(林治金语),每课时都有一定的训练内容, 每个内容都服务于训练项目。这样,“单刀直入”,重点突出。即加大课时密度,压缩“课例”教学时间,迫使教师放弃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教学,腾出一定的时间来,增加一些独立性强的阅读、练笔等综合练习。
-
保持“课例”教学的完整性。课例教学一般分两大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第二阶段是“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大纲语)。两个阶段必须有机结合。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揉入形式理解的训练,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探讨二者结合的具体方式,寻求完整而省时的教学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