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学字来源及教法

  1. 课本中不要求掌握字形的“三类字”现行教材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分为两类,一是音形义全要求掌握的“一类字”;二是只要求根据注音能读出字音,根据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能大致理解字义,不要求掌握字形的“二类字”。实践中我们把凡是学生在口语中已掌握音义的“二类字”,只要属于常用汉字,都作为一类字来学习,要求音形义全掌握。当然,其中的多义字,并不要求掌握所有义项。

  2. 能从课本要学的生字中分离出来的字

这里能分离出来的字,有其特定的涵义,指的是做为该生字构字部件的字,这些能分离出来的字,既有合体字,又独字体字,还包括独体字在合体中的变形(如“手”的变形“扌”,再如“心”的变形“忄”),少数构字能力较强的现代汉语不用的故字(如“圭、氐”等字)及不成字的声旁等。凡是做为能从课本上要学的某个生字中分离出来的字,只要以前没学过,要在学该生字的同时学习掌握它,如在学“稻”的同时学“舀、臼”(“禾” 以前已经学过,不再学),学“做”的同时学“古、估、故”(十、口、文以前已学过,亦不再学)。我们把这种识字方法称之为“拆字识字法”。

  1. 学生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常用到、常接触的字,或结合教学进度和说话写话训练,在语文课和其它诸如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中学; 或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在家长和其它亲友的帮助下,运用课堂上获得识字能力在课外识字。课外识字的主要来源有:学生常接触的地名、物名、人名、人与人之间的称谓,课外读物和看电影电视遇到的生字。在结合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增学常用字时,应注意尽量先学使用频率高的字,小学一年级 240 个一级高频字(即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一定要在第一学期内学完,260 个二级高频字,一定要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学完,这样就可以保证入学儿童用一年时间至少可以读通一般通俗读物 80%左右的字。对这五六百个高频字,最好结合基本句式的学习,编成属于基本句式的句子,在“每周一句活动”中学习它,学这些字中的多义字时,强调要先学它的基本义和主要义,学其它字

一般也应如此。课外识字也不要放任自流,也要尽可能先学高频字,至于各个常用字的使用频率,可参考字频统计的有关资料。

  1. 第五、六两册语文课本中应学的字

运用以上做法进行识字教字三个学期后,至第四个学期,鉴于前三个学期增学了很多字,课本上未学的生字就寥寥无几了。这样就可以把课本第五、六两册(甚至还可加上第七、八册)作为本学期生字课本和课外读物,把未学的生字基本学完,让学生大致弄通文章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即可,其它方面可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