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析词品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古诗句式整齐,语言精炼,闪耀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但古诗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文字有一定的距离,这对语文知识还不够扎实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有不少困难,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析词品句,使学生读通弄懂,领会其意。
- 通过“拆、释、理、连”,教会学生翻译方法
在古诗教学中,首先应通过“拆”把诗句分解成独立的词,然后采用扩词、换词等方法,逐词进行解释疏通,接着根据诗的平仄进行适当的整理, 最后针对古诗跳跃性大的特点进行增删,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如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执教老师运用这一方法,效果较好(例见下表)
方法例句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
拆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释 |
月亮 落下 乌鸦 鸣叫 寒霜 布满 天地 |
理 |
月亮落下 乌鸦呜叫 天地布满寒霜 |
连 |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被什么惊动了,哇哇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
教师通过以上过程,学生基本上疏通了词句,从而为他们感受语言之美跨出了第一步。
- 引导学生分析诗眼和诗人的炼字功夫
学生能疏通诗句,这只能说达到了读懂的目的,但要真正感受诗句的语言美,还应引导学生抓住诗人反复揣摩的“诗眼”,分析其炼字功夫。如《村居》中“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是诗中一处诗眼,春景使人醉,一个“醉”字把春光之美渲染透了。又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十分重视炼字,诗中“绿”字,原是“到” 字后改为“过”,再改为“入”⋯⋯诗人一改再改,经过十多次提炼才定为“绿”字,这个“绿”字好极了,它有鲜明的色彩,能唤起读者联想,使我们仿佛看到苍翠欲滴、春意盎然的江南胜景。教师如此引导学生体会、欣赏诗人的炼字功夫,可使学生深入地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