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讲《登泰山记》首段,“泰山之阴,汶水西流;其阳,济水东流。”这句话重点在于表示方位的名词“阳”、“阴”,课本提供了两字的注释,我没有问这两个词怎样讲,而是让学生跳跃层次,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请指出泰山的具体方位。”这很需要学生动一番脑筋回答,学生首先必须弄懂“山之阳”和“山之阴”的地理位置,还要联系“汶水”、“济水”的具体方位,然后才能推衍出泰山的方位。当学生思考出答案的时候,脸上就会流露出仿佛走过一段曲径而到达幽美之处的喜悦之情。这个时候,他们也较好地掌握了“阳”与“阴”在与山相关联表示方位时的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