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性格的教育性格形成的生理基础

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性格形成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秉赋,二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人的性格是以社会因素为主导方面的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所形成的统一体。人的性格,主要是通过人的不断实践,在外界生活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中小学生的性格主要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熏陶下,长期塑造而成的。

巴甫洛夫曾指出,性格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所谓“合金”,一方面是指在现实生活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受神经类型特征的制约。例如,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或不平衡性,强或弱,灵活性或懒惰性等都影响着人对现实信号的处理方式和加工程度,使人的反应带有一定的色彩。另一方面,暂时神经联系又能掩盖或改变神经类型的基本特点。例如,一个人不愿出头露面,表现为内倾特点的弱型病,他能够在生活实践的磨炼中,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最后成为一个有坚强刚毅性格的人。正是由于神经活动类型和后来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合金”,才使人对外界影响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带有个体特色。

神经活动类型和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并不具有同等意

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它不能直接决定性格特征。由生活环境影响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更为直接地影响着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