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一、学生越轨行为的特征

我们这里要研究的越轨行为专指超越了社会行为规范,破坏了人类共同

生活秩序,阻碍了社会进步的负向越轨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一些人与社会教化的指向相背离,他们的行为明显地表现出反社会的特征,同社会规范发生冲突,脱离社会运行轨道,所以,人们通常把这类行为称之为越轨或不轨行为。

学生越轨行为的类型十分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越轨的性质上可以分为政治越轨、财产越轨、性越轨、暴力越轨和生活方式的越轨等;从越轨者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体越轨、群体越轨;从性别上可以分为男性越轨、女性越轨。中学生越轨行为从性质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越轨行为中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 是指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由审判机关给予刑事处罚的越轨行为。中学生犯罪属于青少年犯罪的范畴,并特指其中正在中学学习的青少年。在刑事立法上,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指的是在已满 14 岁又不到 18 岁年龄期间的犯罪现

象。青少年犯罪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3 种:第一是财产犯罪。其中最突出的是盗窃和诈骗。第二是性犯罪。性犯罪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第三是暴力犯罪。在暴力犯罪中,青少年占有较大比重。在凶杀案中,几乎有一半左右系青少年所为;而在伤害犯罪中,青少年的作案比例已达到 80%左右。

其次是违警行为。违警行为是指违反公共安全法规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越轨类型。如违反道路交通规则和治安处罚条例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不遵守公共秩序、赌博、酗酒、吸毒、聚众闹事以及在公共场所有伤风败俗的举动等。

再次是偏差行为。这类行为是指违反社会组织制度和群众纪律的越轨类型,也包括某些违反道德规范的个体行为。这是一种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 而在中学生中又大量存在的种类。调查发现,北京某中学全体学生中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以上的偏差行为。在对偏差行为的判断中,有 60%以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标准与态度。由于道德规范、群体纪律等日常生活的模式与态度的约束,偏差行为涉及的范围很大,所以,偏差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