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项先行实验的探索

为了探索电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总结规律,提高电化教学水平,我们经过反复论证,集中进行了两项先行实验。

  1.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儿童说话能力”的实验

该项实验的提出,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越来越多的交际活动无需也来不及使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而要用口语来直接完成。加强口语教学正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公民素质培养的一个迫切要求。二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口语最敏感、最有可塑性的时期,抓住最佳机遇,培养学生具有认识敏锐、思想活跃、逻辑严密、热情洋溢等口语表达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重写轻说,忽视了“养成语言这个极关重要的生活技能”的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差,成为语文教改的热点。电教手段的运用,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如临其境,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之教师的精心组织,循循诱导,有利于实现学生思维的“外化”,形成口语。

实验以语文课为主,采用课内、课外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结合等多

种途径,使电教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其主要做法是:(1)利用电教形、声、色一体,大小远近多变等特点,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现代音像独特的声、光、色效果,在培养学生说话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学生置身特定的情景中,触景生情,表达欲望油然而生。所见、所闻、所想滔滔不绝。例如, 教学以《秋天》为内容的说话课,银幕上先后出现了瓜、果、粮、棉丰收图, 枫叶似火的香山图,热火朝天的秋收图,录音机里传来了欢乐的《步步高》乐曲,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赏心悦目的欢快曲调,交织在一起,使学生跃跃欲试。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秋天是什么样子,这时学生的话匣子关都关不住。(2)将家用声像电器引入说话训练,扩展儿童的说话内容。如教师用电化手段录制、剪辑优美的自然风光,精美的手工艺品,奇特的动物世界。说话课上,鼓励学生边欣赏边解说,既练习了说话,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透过这些“小窗口”见到了外面的“大世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说话素材。(3)利用电教手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电化教学由于能强烈地唤起学生对所学对象的兴趣和情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优势兴奋区,留下难忘的痕迹,这就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教师通过有组织地给学生反复播放故事、课文范读等让学生模仿,使学生语气、音量、气度均得到规范。

说话训练丰富了学生词汇,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验班学生作文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班。

  1. “运用电教媒体,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结构”的实验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既有知识性又强调实践性,在小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以往品德教育中,脱离了少年儿童的实际,课堂上教师以说教、训导为主, 缺少生动形象的典型,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条条框框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该项实验力求发挥电教手段直观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使品德课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和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四环节教学法:

  1. 创设情景。借助电教媒体,把形、声、色融为一体,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换。如教学《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 录音机里播放了小快板“电影院前”,生动而有趣,轻松而活泼,使整个课堂妙趣横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感知形象。借助电教手段感知事物形象,实现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统一。如教学《一心想着人民群众的共产党员》一课时,利用投影展现了一组洪水泛滥的图片,并同步播放了狂风怒号,暴雨倾盆的交响曲,学生禁不住问:“怎么办?到手的庄稼眼看毁了”。接着传来村党支书斩钉截铁的声音:“我们要不惜一切保住套堤!”屏幕上闪现了党支书带领群众抗洪抢险的壮烈场面。“党支书为什么不顾危险带头护堤?”引起学生的这种思考, 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3. 深化情理。凭借电教媒体,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学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表现,用图片展现在银幕上,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鉴别,使学生分清是非,懂得了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

  4. 引导实践。“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课堂上学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形成强烈的“感情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保证思想教育的“内化”,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