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法、指导、组织学生学习教材的智能活动。要科学地认识教学智能活动中教
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法四大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亦即组合的层次性。在智能活动中应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材处于客体地位, 教学法处于师生与教材间的桥梁地位。教师依据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发生的信息学习教材,并把信息处理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掌握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强化或矫正,从而构成课堂教学的智能结构。这种结构是非线性的、封闭式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才是最佳的智能结构。在智能结构的四大要素中,具有主体作用的教师和具有主导作用的学生在讲练工程中的使命就是, 教师能动地恰当地讲解,学生能动地科学地训练。换句话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分别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训练来实现的。因此讲解与训练在智能结构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讲解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输,因而不应也不能是教学的唯一形式, 否则,就会形成“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毫无兴趣地接受知识,难有机会直接提供反馈信息;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很难进行补救性的教学。而且,更严重的是,单向传输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获得死知识,而不能获得“能力”;培养出来的不是合格的人才,而是“两脚书橱”,书呆子。因为能力必须从训练中或练习中得来,如果离开了练习或训练,就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练习是学生对学习任务在更高层次上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它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内外要求学生完成习题,或要求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或实践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启发性;它具有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功能。同时,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聪敏和创造性,对自己的学习,更有激励和引导作用。因此,练习的这些功能,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英美一些课堂研究者认为, 教师的讲解约占 2/3,学生的学习活动约占 1/3。